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江油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

    中华读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您为教师和学生编选、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著作 也出版了很多。您怎么看待阅读?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真正的爱 书者,他们把读书作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有事功的阅读,但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 读。金圣叹所言“雪夜围炉读禁书”,就是“私密阅读”特有的享受吧,那真是读书的妙境。周作人也说“书房是 不可示人的” , 因为一看你读些什么,就知道斤两了。这有点幽默,但读书的确是“很个人”甚至私密的事情。

    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开个书单,推荐一些经典,有些引导,也有必要,只是不宜强制。孩子也有他们的“私密”, 应容许有阅读的自由。中小学语文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凡是书单指定的,孩子不一定 喜欢。经典与学生有隔膜,本来就不容易读,若又当作任务,有种种外加的“规定动作”,甚至处处指向考试,那 就煞风景了。

    既然“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 ,即使指定阅读范围,也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容许读一些“闲书”。人各有各的爱好,并非所有人都爱读书的。而真正的爱书人,不会随波逐流,不是哪些书走红就读哪些,他们 选书总是有自己的喜好,有独立的眼光,阅读对他们是一种观望世界、涵养性情、安放灵魂的方式。中华读书报: 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您上中学后还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阅读吗?

    温儒敏:作业太多的确是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双减”。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有拖延症。现在的孩子面临激烈的竞争,压 力大,但他们还是比父辈幸福多了。若要比较,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机会和诱惑,比较单纯,读书也就 有较多的时间和自由。时代不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恼。

    中华读书报:您是怎么喜欢上文学的?

    温儒敏:大约上初中时,我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诗歌,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拜伦、雪莱、聂 鲁达、惠特曼等,都找来读。我还是艾青的粉丝,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艾琳”。我自己也模仿着写诗,给《少年时代》《红领巾》等少儿杂志投稿。正是自由阅读充实了我的灵魂,伴随我挺过了艰难的饥饿年代。

    高中我就离开小镇上的家,到县城上学了。那时高中生不多,上大学的更少,我参加高考的 1964 年,全国才几十 万考生,录取率也非常低。我的备考不是刷题 (也找不到往年的考题) ,而是拓宽视野,读一些比较深的书。如王力的 《古代汉语》、杨伯峻的《文言语法》,都过了一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也选读了部分。这 些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高考,却又不限于应考,毫无疑问对于我读写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读书有兴趣了,一天不读就不习惯,我高中时期的阅读面是比较广的。不光读文学,也读其他方面的书,如历 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史之类。

    高中时期,我对于书的确有种崇仰之心,还喜欢读一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读外国的书,理论的书,甚至还读过康德, 读过天文学。天文学对我影响大,改变了我的时空观,甚至还想过要考南京大学天文学系。也不太懂,但高中生的我就 有意找来读。这是什么心理?是一种“喜欢读书”的象征吧,一种上进的力。

    中华读书报:几十年与书为伴,反复读的书有哪些?

    温儒敏:鲁迅的书读得最多,这跟我从事文学史研究有关。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鲁迅是第一 人。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 这和读一些学问家的概论和历史著作之类,是不一样的,功能和感觉都不一样。

    中华读书报:请您选择三本书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

    温儒敏:到无人岛,多么艰难,如何活下去都有问题,还怎么读书? 当然,在那样的情形下,我可能也会回想《红 楼梦》 中那些有关“色空”的哲理性的描写。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温儒敏先生引用金圣叹和周作人的话都是为了证明读书是“很个人”的事情。 B . 温儒敏先生认为“双减”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 C . 温儒敏先生在高中阶段的阅读面比较广泛,其阅读的目的不只是高考应考。 D . 温儒敏先生在回答最后一个假设状况的提问时,引出了他的个人阅读偏好。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主持人针对教育热门话题“阅读”,联系现实和访谈对象的读书观点进行提问。 B . 对主持人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访者都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做出了明确的回答。 C . 访谈的内容不仅关注到了前人的阅读经验,也关注到中小学阅读的现实问题。 D . 受访者是统编教材的总主编,但答问时并没有运用专业术语,多是深入浅出。
    3. (3) 结合温儒敏的个人经历,简要概括“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