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昆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词语的选择,不仅讲究用“对”,也追求用“好”;既要准确,也要生动。古人早就有“炼字”一说,作诗时需A____,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现代作家在文学创作时也非常注重遣词造句。从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稿上,我们便B____:文章的第二段共272字,鲁迅手稿上却有多达19处修改。例如: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原稿: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原稿:后身)喷出一阵(原稿:一股)烟雾。

    从文章的修改可见先生运笔之细致,遣词之严谨,可以说是用“好”词的典范。要用“好”词,就要仔细辨析词义,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把握其用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词义也会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如何把握多个词义之间的关联呢?

    我们可借助汉字结构,厘清词义演变的线索,从而把握多个词义之间的关联。以“班”为例,“班”是个多义词,(①):一是“为了工作或学习等目的而编成的组织”,如“班级”;二是“指一天之内规定的工作或执勤时间”,如“上班”;三是“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是量词,如“最后一班飞机”。

    今天来看,这几个意义之间的关联已不甚清楚,此时借助“班”字的结构,则能够追本溯源,(②)。“班”是个会意字,金文写作 , 两块玉中间一把刀,表示用刀把玉分成两块。“班”的本义就是“分玉”,引申为“分开”之义。在古代,玉还是身份的象征,所以“班”不是简单的分玉,在分玉(给臣下)的同时还暗含着(③)。如“班序”就是指“按官爵排列的次序”。而“上班”最初表示“到你应该到的位置上去”,也就是“C____”。后来,“上班”就发展为“每天按规定时间到工作地点去”之义。班级也是由排列之义产生而来的,即把一群人分开,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了班级。

    1. (1) 请在文中横线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结合文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手稿的修改,任选两处简要分析鲁迅在遣词上的准确。
    3. (3)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4. (4)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到你应该到的位置上去”中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 B .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C .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D . 小明看到试卷上因粗心而丢的分,不禁埋怨自己:“你呀,真是太马虎了!”
    5. (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