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一下·牡丹江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本来就脆弱的中国工业更加落后。1949~195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8月, 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 以巩固国防, 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改造、优化以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而大量进口技术和设备需要巨额外汇,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特区, 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改善政府财政能力,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渐形成。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调整、完善, 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 并简析其成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