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田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长征(节选)

    王树增

    ㅤㅤ金沙江,长江的上游,江水沿着川藏边界奔腾而下,在云南的石鼓突然北流,形成了一百一十度的急转弯,在高山峻岭中切出了三千多米深的大峡谷。 

    ㅤㅤ就在中央红军从昆明开始急速北返的时候,蒋介石急电龙云把沿江所有的渡船全部销毁,“竹木片亦应严密收集或烧毁”。龙云当即下达了封锁金沙江沿江渡口的命令。 

    ㅤㅤ干部团先遣连到达金沙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口已经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确实有两只渡船靠在江南岸。红军询问了船工之后才知道,这是北岸川军的船。控制了这两条渡船后,红军宣传员把在江边开小客栈的张姓兄弟说服了。在张氏兄弟的帮助下,先遣连又找到了三条船。 

    ㅤㅤ在和当地船工讲好了价钱之后,先遣连的两个排在连长萧应棠的带领下上船了。渡江的时候没有发生危险情况。船顺利靠岸后,萧应棠立即燃起了一堆火,这是顺利登岸的信号。同时,两个排的红军官兵在船工的带领下扑向了川军保安队的一个据点。萧应棠报告控制渡口的第二堆火也点燃了。 

    ㅤㅤ先遣连奉命继续向北。大家的肚子实在是饿了,路边一个小铺子主人已经跑了,红军官兵在里面放了十几块银元,敛了大约三十斤点心,然后每人分了几块边吃边赶路。走了大约十几里,萧应棠连长决定休息。安排了警戒哨兵后,红军官兵倒在地上就睡着了。但是,刚睡一会儿,萧连长就被推醒了,副营长说前边的路边有座山,如果让川军占领了,可能对主力渡江有威胁。萧应棠立即把官兵们一一叫醒。天亮的时候,先遣连到达山顶,开辟了阻击阵地。 

    ㅤㅤ汪保卿是当地人,厘金局的头目。刘文辉命令必须把南岸所有的船只拉到北岸,可他偷偷留了两条船做起了生意:单客渡江每人收洋一元,挑担子的加收半元;空马一匹收一元,马背上驮货物的收两元。 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

    ㅤㅤ干部团先遣连攻击厘金局的时候,听见枪声的汪保卿从睡梦中惊醒,他带着几个心腹刚一跑到江边,就看见江面上的船正在运送红军。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红军。当他听说据点里的人已经都被红军俘虏时,立刻顺着通往通安的山路向北逃去。逃着逃着,汪保卿实在害怕对渡口的丧失承担负责,于是又重新组织队伍开始反扑。 

    ㅤㅤ萧应棠的先遣连占领了路边的高地之后,遇到的川军就是江防大队长汪保卿的队伍。红军仅打了个把小时的战斗,汪保卿的队伍就逃得没了踪影。至此,金沙江皎平渡口的南北两岸,已完全在红军的控制之下。 

    ㅤㅤ刘伯承在江边查看了水情,发现这里根本不能架桥。这时,红军官兵报告又找到了两条船,刘伯承大喜过望。在江边的一个山洞里开辟了指挥所后,刘伯承给中革军委发去了电报:“皎平渡已在我手中。有船七只,一日夜可渡万人。军委纵队五日可渡完。”电报发完,极度疲惫的刘伯承不禁心生万般感慨,他对身边的人说:“干部团的同志一天走近两百里的路程,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他们走到了,而且还打了胜仗。靠什么?靠觉悟,靠党。没有这些,根本做不到!” 

    (选自《长征》,人民文学出版,有删减)

    1. (1)  通读选文,简要概括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 (2)  请结合内容,说说这次顺利渡过金沙江的战斗中,红军体现出了哪些革命精神?
    3. (3)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红军打了个把小时的战斗,汪保卿的队伍就逃得没了踪影。(赏析加点字的作用) 

      ②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说说文章交代这一细节有何用意?)

    4. (4)  短文结尾部分与刘旧承对身边人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些话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