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八下·富川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赵州桥横跨在汉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鸷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选自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有删改)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人工岛三个地区。大桥采用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全程段呈S形曲线,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建设前后创新项目超过1000个,形成63份技术标准,创造600多项专利(中国国内专利授权53项),形成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具有划时代意义。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材料三】进入高铁时代后,桥梁工程的更多优势逐渐凸显。平原地区的高铁,大量运用桥梁代替普通铁路的路基,“以桥代路”每千米可少占地约43亩,列车调整运行对线路条件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较大的曲线半径,要与一些地面无法绕避的障碍物进行交叉,而桥梁则能够成功跨越它们。同时结合城市规划,还能够减少对城市空间的分割,高铁桥梁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稳定,减少了后期维修养护的工作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中国石拱桥的代表。 B . 赵州桥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这样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 C . 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创造性设计,不但节约石料,减轻桥身重量,还使桥身更坚固耐用。 D . 赵州桥桥洞设计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目的是使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2. (2)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鸷的话,他们分别从艺术效果和施工技术的角度对赵州桥作出了高度评价。 B . 【材料一】说明赵州桥的四个特点时,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 C .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全程段呈S形曲线,这样不单能提升建筑美观度,而且还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 D . 【材料三】高铁桥梁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因为材料性能稳定,能减少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3. (3) 阅读相关文段,请简要概括出平原地区的高铁大多数都建在桥梁上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