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新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都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饺,以易荐新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也?”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弟,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饺,吃剩下的食物。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方其A少时B兄弟呱呱C怀中D饱E而相嬉F不知G有彼我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事,文中指旧事、以往的事情,又如《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 .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与《项脊轩志》"诸父异爨”中的“诸父"含义相同。 C . "执觞上寿”与“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觞"含义相同。 D . “通于六经之大指”与“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指”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七八岁时,归有光就经常在见到家族里的长辈时向他们了解家族先人的旧事,这使他后来写家谱有了一定的基础。 B . 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会殃及“我”的子女。 C . 父母是兄弟生命的源头,祖宗是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情分,即使有了家室还是如此,作者由此想到天下的形势。 D . 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骨肉之间也是如此;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②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5. (5) 归有光出生时,归氏家族"日益衰",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