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吕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嵇康【注】——个独善其身的知识分子的悲剧

    蒋星煜

    下午,太阳已经煞了威,天空里的云还只是数得清楚的那几片,老黄狗躺在屋檐下伸着舌头喘气。

    嵇康立在柳荫里,左手叉着腰,右手握一把大蒲扇碎嗒辟昏扇个不息。他个子长长的,腰身不粗不细,刚巧和个子配得合适,面孔很白皙,但并不是苍白,白里泛红,像池塘里的莲花一样,再也看不出他是一个天天辛劳操作的人。他的风度一些也不是做作,出乎自然的豪放,使人不由得不感到一种潇洒出尘的感觉。

    在嵇康旁边的是向秀,个子比较矮,年纪也更轻些,长得一身结实的肌肉,样子倒像一个典型的庄稼汉,可别以貌取人看他不起,也是有数的青年才子之一。

    向秀这一次来嵇家集还是芒种前后,一住就是几个月,他想:家里怪寂寞的,没有意思,在这里和嵇康他们研究研究《道德经》《南华经》,打打铁,多够味儿。

    向秀打开了炉子的门,添进几块大的燃料,就两脚站开,只管死命拉他的风箱。

    "这火旺极了,真可惜,还不快些把犁头放进去烧,叔夜,你是吃了定心丸吗?"向秀说。

    “定心丸没有吃,但我的修养功夫到了家,正好像那个一样!炉火纯青了,所以随便什么事不着急。"嵇康手指了炉子这么说,又拾起蒲扇挥了一阵子,才把犁头钳到炉子里面去烧。

    “算了罢!你的修养功夫单在这种地方表现出来,上次道士孙登不是说过?你的处世还嫌锋芒太露么?”向秀说。

    嵇康似乎一怔,面色变得不大好看了,他记起了孙登给他的临别赠言)-"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

    向秀感觉到刚才这话说得不大好,头一低,又死命把风箱拉起来。

    嵇康把犁头统统翻了翻身,这样一来,火力便不会烧得不均匀了。

    风箱皮蒲的歌唱遮盖了一切,园子外面的山歌听来也不大清楚,只有垂柳上那几只知了仿佛故意要和风箱竞赛似的,不约而同地嘶叫着。

    钟会强自镇定地在园子里兜了一个圈子,看了一会荷花。

    “喂!姓钟的,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嵇康见他快走出园门了,戏谑地问他一声。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不甘示弱地回过头来瞪了一眼,带着悻悻的表情径自去了。

    “这家伙好不识抬举,松香架子倒会搭。”钟会愈想愈气走到前面天井里,便骂起来,声音很高,好像故意要叫别人都听见。“今天算我眼皮上拉了苍蝇粪,闲着不耐烦,来找钉子碰。其实他既然穷到这般地步,要靠打铁才能维持生活,又何苦如此装腔作势呢?对我客气一些识相一些,周济他十斗八斛谷子,在我钟会也不是舍不得的。”

    “哼!”钟会在门口跨上马背,恶狠狠地用手向房子里面一指。“将来有一天大权在握,够你姓嵇的受用!”

    自从和魏文帝的远房侄孙女掌珠结了婚,嵇康的物质生活已经比从前好得多。但是一两个月以来,他的精神却日见萎靡了,他常常一个人望着天,好像在想些什么,一眼不眨地望着,望着……明明不是聋子,但人家同他说话也听不见,除非对准他的耳朵叫一声或拍一下,他的肩膀,他才会惊慌得失了三魂六魄似的回过头来;但不要一会儿功夫又去望着天了。

    嵇康的精神之所以萎靡,原因在钟会对他第一次施了报复——一个极卑鄙而毒辣的阴谋。当初嵇康和掌珠的婚姻的基础是建筑在双方最纯洁的爱情上的,嵇康爱的是掌珠这一个人,并不是掌珠可能给他带来的高官禄位。但钟会找住这机会展开他的谣言攻势,说是嵇康是为了想做大官才讨掌珠的。钟会想藉此离间他们夫妻的爱情,并且使嵇康的名誉和声望在社会上低落下去。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人世间的智者毕竟不多,于是很快地流传开来。

    嵇康以“莫须有”的罪,囚在京都的大牢里。

    看上去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了。烦躁也没有用,忧郁也没有用,日子是单调而悠长的,整天在这不满一丈见方的屋子里踱着方步,再不就是闭着眼睛倒在床上养养神,整天耳朵里只听见残酷的鞭打声,令人心酸的呻吟声,叮叮当当的锁键震响声……

    他记得年初进来的,现在已是秋天,足足八个多月了,既没有审问,也没有定罪。是钟会忘记了这回事么?山巨源甘心眼望着他蒙不白之冤么?掌珠没有到宫廷中设法营救他么?这许多问题像走马灯一样,轮流地盘踞在他的心上。

    “嵇先生又在吟诗了么?”老狱卒在窗格上露出半个面孔。

    “实在无聊,哼着好玩,没有惊吵了你罢!”嵇康说。

    “哪里来的话,嵇先生待我太客气了。”老狱卒说,“我告诉你一个消息:昨日上午有三千个太学生跪在大将军府门口,要求释放先生,请先生到太学里教书,跪了一整天,大将军没有出来,请求不成功倒不必去管它,听说钟长史因此又催促大将军马上下手,免得发生意外……”

    一阵脚步声,狱官和百夫长奉了命令来提取嵇康押解到东市去。

    那一天,嵇康在刑场上被斫了头,看的人都流了泪,刽子手也流了泪;刀举了两次,第三次才砍了下去。

    “凡人总有一死的,这有什么稀奇呢?但那时候不该拒绝袁孝尼的要求,《广陵散》这支曲子恐怕要失传了!"临死,嵇康满不在乎地自言自语。

    (摘编自历史小说《嵇康》)

    【注】:嵇康,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长于古琴,因不满司马集团的所作所为,得罪司马昭的心腹钟会而被杀,《广陵散》失传。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嵇康虽天天辛劳操作,但他面容像莲花一般白里泛红,没有丝毫做作,呈现出一种豪放、潇洒出尘的风度。 B . 向秀仰慕嵇康,来到嵇康家常住,向往和嵇康一起打打铁,研究研究《道德经》《南华经》的平静生活。 C .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来拜访嵇康颇受冷遇,他悻悻离开,这为下面陷害嵇康埋下了伏笔。 D . "《广陵散》这支曲子恐怕要失传了!"嵇康临死前满不在乎地自言自语,写出了他内心毫无遗憾的坦荡。
    2. (2) 关于文中嵇康被囚禁在京都大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嵇康被囚大牢八个月,踱方步、闭眼养神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他内心的自我坚守。 B . 太学生请命非但没能救嵇康,反倒加速其死亡,由此表现出统治者的暴虐与凶残。 C . 刑场上看的人和刽子手都流泪,刀第三次才砍下去,可见嵇康代表人民的心声。 D . 乱世之中,嵇康想要洁身自好,但他还是在黑暗的现实中败下阵来,丢了性命。
    3. (3) 文中向秀谈及道士小登对嵇康的评价及嵇康回想小登临别赠言的情节,有怎样的作用?
    4. (4) 有人评价嵇康的死是一种必然,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