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成都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至18世纪,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三角航程构筑起大西洋经济体系,形成了“大西洋世界”。在大西洋沿岸各国和地区间,欧洲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美洲提供原材料和农产品,而非洲提供劳动力。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三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