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无为期末)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鸡蛋情结

    丁文书

    因为母亲的原因,那一枚枚小小的鸡蛋已经伴随我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人生旅程。

    母亲大我三十八岁,因此我无法亲身体会到父母亲在生活中所经历的艰辛。现在想来,一大家七口人要吃饭、穿衣,兄妹五人要上学,父母亲的不易真的是可想而知!日子虽然艰苦,但母亲还是想着法子给我们补充营养、改善生活。

    还记得五六岁的时候,午饭桌上偶尔端上一小碗蒸鸡蛋,那就像过节一样。鸡蛋黄黄的,散发着菜籽油淡淡的香气,让上面飘着的一两根葱叶显得愈发青绿。母亲微笑着给每人分上一小勺,分完后碗也见底了。那一勺鸡蛋谁能舍得一两口吃完呢?在饭中细细拌匀 , 在嘴里细细咀嚼,然后慢慢咽下

    蒸蛋小碗里剩下的残奠自然是我老小的专利,母亲把我碗里的饭倒进蛋碗,帮我拌匀.年幼不懂事的我就那样独自享用起来,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碗边上决不会留下一丝丝鸡蛋的痕迹,现在感觉那只小碗里装的就是最幸福的童年时光。母亲吃没吃呢?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肯定舍不得吃上一口。只可惜这样美好的时光实在太少。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烙印在记忆影像里的母亲成天就是起早贪黑地忙着种地、做家务,永远不知疲倦地超负荷运转着。

    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中途,我因身体染疾只好请假休息。在此期间,老宅厨房隔壁圈养的两只老母鸡为我的康复作出了很大贡献。时近中午或夕阳西下,母亲从田里忙完农活回到家,总顾不上休息,就先小跑到厨房为我打上一个荷包蛋。连吃几顿,母亲见我有些腻味,于是变换花样:炸鸡蛋、炒鸡蛋、沸水冲鸡蛋、白水煮鸡蛋轮番进碗。最合口的就是沸水冲鸡蛋了:开水冲上一个鸡蛋,放进一点白糖,慢慢咽下,一股甜津津的味道迅速从嘴里滋润到喉咙、肠胃。

    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我很快恢复了健康。也就是在居家疗养的那段日子里,有一天好朋友红彦、玉乔和另外四五个同学到我家看望我。我们的说笑声惊动了正在菜园里忙碌的母亲,她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笑着向几位同学表示感激,然后悄悄去了厨房。很快,在众人诧异的目光里将面条端上了桌子,每一碗面条上都盛放着几根翠绿的青菜叶和一个晶莹透亮的荷包蛋。要知道那些鸡蛋可是母亲好长时间才积攒下来的啊。前几天和好友相聚,身为民企老总的红彦还笑着说:“丁大妈做的那碗鸡蛋面真香,给我的印象真是太深了!”

    在父母亲的精心培养下,我们兄妹五人相继立了业、成了家,母亲也不用再为生活发愁了,但老人家仍然时刻牵挂着我们、关心着我们。每逢回家,母亲总会把从邻居家用心搜集来的几斤草鸡蛋和自家地里栽种的蔬菜提进我们的车厢,嘴里还说:“这 鸡蛋比城里的好,多吃些没事!”

    背已微驼、听力下降,岁月在老母亲身上无情地留下了许多痕迹,庆幸的是年已九十的老母亲精神矍铄,仍然能独自生活。每天傍晚,老母亲都会坐在小桌前喝上一袋牛奶、吃上一个鸡蛋,写在老人家脸上的微笑是那么的慈祥、安静。在夕阳艳红的余晖里,老家那座不大的农家小院也显得更加和谐与温馨。

    (有删减)

    1. (1)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母亲对鸡蛋的情结为线索,展开对往小的回忆。 B . 身为民企老总的红彦说的话,从正面表现了母亲厨艺的高超。 C . 文章开头交代家庭日子的艰苦,有力地突出了母亲的形象。 D . 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并在叙事中不时融入自己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2. (2) 请仿照给出的示例,将文章的情节补充完整。

      儿时,母亲偶尔蒸鸡蛋给儿女们补充营养一一——同学来看望“我”时,母亲做鸡蛋面招待他们一一

    3. (3) 请赏析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一勺鸡蛋谁能舍得一两口吃完呢?在饭中细细拌匀 , 在嘴里细细咀嚼 , 然后慢慢咽下。

    4. (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
    5. (5) 文章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