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庶,字子尚,庆阳人。崇宁五年,举进士第。改秩.,知泾州。契丹为金人所破,举燕云地求援,诏师道受降。庶谓师道曰:“ 国家与契丹百年之好,今坐视其败亡不能救,乃利其土地,无乃基金人之祸乎?”不听。宣和七年,金果入寇。太宰李邦彦夜召庶问计,庶曰:“ 宿将无如师道,且夷虏畏服,宜付以西兵, 使入援。” 以庶为陕西运判。累立战功,升龙图阁待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先是,东京留守宗泽承制以庶权陕西制置使。会宣谕使谢亮入关,庶移书曰:“ 夏人之患小而缓,金人之患大而迫,秋高必大举,盍杖节率兵举义,驱逐渡河,徐图恢复?” 亮不从。金人大入,庶据险以守。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晋宁,侵丹州,破潼关。庶传檄诸路.,会期讨贼。泾原统制曲端雅不欲属庶,以未受命辞。金人知端与庶不协,并兵寇鄜、延。庶闻之,夜趋鄜、延以遏其冲。时端尽统泾原劲兵,庶屡督其进,端讫不行,遂陷延安。初, 庶闻围急,自收散亡往援,庶至甘泉而延安已不守,遂自将百骑驰至襄乐劳军。庶至,端厉声问庶延安失守状,曰:“ 节制固知爱身,不知为天子爱城乎?” 庶曰:“ 吾数令不从,谁其爱身者!” 端怒,夺庶印。会诏庶守京兆,庶先以失律自劾得罢。丁内艰.。绍兴七年十月,以兵部侍郎召。明年春,入对,上曰:“ 召卿,此朕亲擢,非有左右之助。” 庶顿首.谢,因奏:“ 恢复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听在欲速在轻爵赏是非邪正混淆诚能赏功罚罪其谁不服 昔汉光武以兵取天下,不以不急夺其费,不知兵者不可使言兵。” 即日迁本部尚书。议者乞遣重臣行边,遂命庶措置江、淮边防。庶还朝,论金人变诈,自渝海上之盟之语。当 是时,秦桧再相,以和戎为事,庶力诋和议,乞诛金使,其言甚切。

    (选自《宋史· 卷三百七十二》,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恢复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听/在欲速/在轻爵赏/是非邪正混淆/诚能赏功罚罪/其谁不服 B . 恢复之功十年/未立其失/ 在偏听/在欲速/在轻爵/赏是非/ 邪正混淆/诚能赏功/罚罪其谁不服 C . 恢复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听/在欲速/在轻爵赏/是非邪正混淆/诚能赏功罚罪/其谁不服 D . 恢复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听/在欲速/在轻爵/赏是非/邪正混淆/诚能赏功/罚罪其谁不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改秩,指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与下文的“权”“擢”用法相同。 B .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相当于明清的省,是最高行政区划。 C . 丁内艰,即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都可称“丁内艰”。 D . 顿首,指磕头,古时一种跪拜礼。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或书信中的敬辞。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庶见识长远,劝谏防金。契丹被金侵犯,以燕云土地为代价向宋朝求援,王庶力劝应该加以救援, 不要助金人为祸大宋。 B . 王庶心系时局,全力抗金。金军入侵时他据险守御并约定日期共同抗敌,接连失地后他又率军迎敌,终因势单力薄丢失了延安。 C . 王庶直面军中矛盾,勇担责任。面对曲端的不服从和延安失守后的责难,他能审时度势,勇敢面对,并主动向朝廷做检讨。 D . 王庶不畏强权,力抵和议。王庶勇敢揭露金人诡诈毁约的真面目,面对主和的秦桧,他极力抵制和议, 请求杀掉金的使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