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梅河口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 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 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 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 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 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 朱友航将茶 饮尽,“ 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 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 朱友航鼓凸双眼,“ 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 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 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 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 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 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蹾,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 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 《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 走哪条线?”

    “ ……”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 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

    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 了两个响头。

    “ 交与朱友航。” 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 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 老爷,明少爷他——” 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 莫慌,细细说来。” 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 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 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

    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 朱猴子?” 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 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 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 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 No,no,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 朱友航一脸得意。

    “ 儿子有出息!” 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 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 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 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 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 留在朝鲜了。” 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 军礼。

    (选自《阅读精选 3》)

    【注释】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变化,表明其由反对儿子参加抗日、只图自保变为支持儿子投身救国。 B . 任蕴清将扳指递给儿子时之所以“稍作踌躇”“喉结耸动一下”,是因为他不舍得用祖传宝物去交换胶鞋。 C . 明少爷毅然携带物资投奔新四军,源于自身坚定的爱国情怀,也与他从父亲口中得知新四军活动区域有关。 D . 小说标题“深造”,既指“留学深造”,也指任、朱两家在时代浪潮中爱国报国、升华精神境界的行为。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明少爷“两道寒光”,与写任蕴清“眼里亮光闪闪”一样,都是以细节表现人物 的心理状态。 B . 小说多用伏笔,情节合理,结构严密。如朱友航初见明少爷时便提出要认他做干儿子,为明少爷自荐去上海采购埋下了伏笔。 C . 小说以“扳指”串联情节,从任蕴清、朱友航谈扳指写起,结尾部分则写多年后朱友航登门归还扳指,首 尾照应,颇具匠心。 D . 小说人物语言极具特色,掺入了方言、文言和英语,既契合人物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符合小说的时 代背景,读来别有风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