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钦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瘠品大展现场经常 出现排长队的景象。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是什么阻挡 了观展热情?

    首先,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 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 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 验大打折扣。

    其次,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 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 减少了一些乐趣。

    线上展览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 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 象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独自观展省去了 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 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从三维 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 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 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 的需求。

    线上展览还应在増强互动性上做文章。博物馆要改变“我展你看、我说你 听"的传统思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线上展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 带给观众生动有趣的体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文物报社、全国近30家博物馆 与腾讯“博物官”合作推出«2020 “生肖之力"创意文物H5》,将线下举办的 《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转化为可以互动参与并分享给朋友的网络小 游戏,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优秀的线上展览,需要扎实的研究、整理、策划工作为基础,同时也 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博物馆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另一方面可以和先进的网 络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随着文博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和跨界合作的深化,线上展 览必将绽放更多精彩。

    (摘编自吉光《线上展览靠什么“圏粉"》,《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17日)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受众,敦煌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打 造时代新坐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而文物数字化、“数字敦煌”项目 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汇集,正是我们对该命题的重要探索与实 践。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高窟等石窟不得不停止对外开 放,如何让广大群众在家也能体验、欣赏敦煌艺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 “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 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 活动,有效推动了文物数字化,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云游敦煌”让用户可以“云"参观敦煌艺术,利用腾讯云的技术优势, 可以看到敦煌石窟艺术的细节,仿佛进入真实洞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科技+ 文化"的方式,让千年传统文化“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与大众产生互动。 与此同时,“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QQ上线,让大量年轻人宅家上课之余可以 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

    除了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我们还尝试用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形式, 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 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 活的新动能。

    线上数字化展览和线下展览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比翼齐飞"。前者加速 了信息传播,用户也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以更低的成本观展。同时拥有线上和 线下两个展览渠道,能够取得信息发布更广、内容传递更深、互动形式更多、 展览效果更持久的效果。这对我们下一步持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所启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给文博界带来挑战,也推动我们进一步广泛运用人工 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进一步构建 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多渠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耕神和时代价值, 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摘编自赵声良《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 月9日)

    材料三:

    “云游博物馆",并非简单直接地将线下展览、博物馆搬到网上,相关方 需要在视觉呈现、展品设计、观众互动等方面整体设计,这些都需要资金、人 才等的支持。目前来看,与一些起步快、资金相对充足的大型博物馆相比,中 小型博物馆在这轮数字化发展中还有提升空间。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就指出, 博物馆管理和运营更加智慧化、定制化和科学化,特别需要一大批既懂博物馆 业务义懂信息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参与。由于项目周期更长、科技含量更高, 智慧博物馆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互联网时代,创意显得更为重要。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 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骚,增加用户黏性。这方面,国外 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上 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新的视角、 新的创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 5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线上观展让观众身临其境,与面对实物的线下观展相比,所带来的审美体验、 艺术冲击力更令人震撼。 B . 线上展览在观展过程中减少了与伙伴交流的乐趣,但也省去了排队、拥挤的 烦恼,能专注地欣赏展品。 C . 打造优秀的线上展览,研究、整理等只是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跟网络公司 合作以寻求强大的技术支持。 D . “云游敦煌”让用户“云”参观敦煌艺术,仿佛进入真实洞窟,但是作为微 信小程序,忽视了年轻用户群体。
    2. (2) 根据材料二利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敦煌研究院为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有效推动文物数字化,进行了一系 列行之有效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B . 敦煌研究院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 线下,让文物“活”起来。 C . 如果没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推动力,敦煌文化就不会汇集文物 数字化、“数字敦煌''等成果。 D . 与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存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问题,在此 轮数字化发展中还有提升空间。
    3. (3) 下列说法中,与上述三则材料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线上博物馆应该有个性,不能变得“千馆 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展需求。 B . “云游'‘给公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突破了传统旅游形式的局限,节省了 时间和经济成本,使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 C . 要加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 化遗存、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留下来、活起来。 D . 在博物馆热中,还需要一些“冷思考”:如何让博物馆成为培养公民意识的 舞台?如何让观众热情跨越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4.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和三则材料共同的论证方法。
    5. (5) 博物馆线上展览有哪些优势?如何进一步提高线上展览的质量?结合材料谈 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