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玉溪期末)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关于社会哲学,我国学界曾存在一种误识,即认为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因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人对于是否有可能和有必要在历史唯物论之外建构独立的社会哲学存有怀疑。其实,在历史唯物论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哲学是可以与历史唯物论区别开来的。

    我们从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社会历史理论存在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两个不同的维度。历史哲学注重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揭示人类历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社会哲学则直接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它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切入,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这一区别构成了社会哲学存在的基础。

    社会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总体把握。社会生活的总体有着多种可能的存在样态,因为体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结构是多重的,即有多种构成类型。这就是说,社会哲学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因此,研究社会哲学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否则研究工作便无法展开。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归根到底是由研究者身处其中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当代中国正处于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迫切需要从哲学层面提供一种总体性观念,以实现对这一社会转型的观念引导;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整体性或结构性变迁,社会运动的整体性特征能更为鲜明地呈现出来,这就为具有总体性的哲学研究提供了客观基础。因此,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无疑是社会哲学研究最好的切入点。

    考诸思想史,近代西方社会哲学的兴起就是与西方国家由市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社会转型相伴随的。近几百年里,支配西方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深入人心的观念,可以说都是由社会哲学提供的。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是世界范围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西方社会哲学的积极成果,对我们有可资借鉴的价值。但是,中国的社会转型处在现代化的后发阶段。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即先发国家相比,它有着不同的制度前提和历史起点,并且面临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因此,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便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依据这样的理解,在过去20年间,我们选择了我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哲学研究,推出了一套“社会哲学研究丛书”(共10种),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的变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社会转型的文化约束、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效率与公平、社会转型的代价、转型社会的控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重塑等。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在起步时期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研究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观念框架。这个观念框架的确立尽管是初步的,却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转型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哲学研究必须与社会转型同步,并力争有一定程度的超前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转型的推进,社会哲学研究也会不断拓展和深化。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政治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日益凸显,政治哲学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引起人们的关注。实际上,社会哲学在广义上就包括政治哲学。这里所说的“广义上”,是指与历史哲学相区分、相对应的意义上。社会哲学研究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过程,当然包括政治生活。我们可以将当下热度很高的政治哲学研究看作先前社会哲学研究的一种延续和深入。

    (摘编自陈晏清《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哲学》)

    材料二

    怎样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贡献?我们要抓住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同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第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结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第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我们所要构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囊括传统学科、新型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会生活的总体有着多种可能的存在样态,即有多种构成类型,所以体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结构是多重的。 B . 虽然我国学界存在历史唯物论就是社会哲学的误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却在著作中对他们进行了区分。 C . 西方社会哲学有积极成果,中华民族也有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可以直接拿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的一部分。 D . 自主原创和体现时代的内容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的必要因素,也是解决我们自己问题的重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具体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入手进行研究是社会哲学和历史哲学不同之处,这为社会哲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 B . 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哲学相伴而生,由此带来的启示是现代中国也须建立自己的社会哲学。 C . 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的专业性。 D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一个内容齐全、门类完整的科学体系,理应包含历史、物理、音乐、美术等学科。
    3. (3)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