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唐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二者无一焉。非苦就行,放析就功,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诏召见黯,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①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僇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节选自《史记·汲黯列传》)

    (注)①大行:官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B . 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C . 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D . 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然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崩,原指山陵坍塌,后特指皇帝之死。《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B . 黄老,也称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其思想体系强调修行、仁义、经世、致用四大主题。 C . 廷尉是古代官职名,西汉时也称大理,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的长官。 D . 五铢即汉朝统一的基础流通货币,其得名源于它的重量,一枚重五铢。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汲黯不畏权贵,喜欢直言劝谏。汲黯曾经当面质问汉武帝,气得汉武帝罢朝而去,其他的大臣们为汲黯担心不已,他却自有主张。 B . 汲黯性情耿直,廷争不假辞色。汲黯多次指摘张汤,面对张汤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的反驳,他回击刚直,甚至有点怒不可遏。 C . 汲黯忠于职守,不愿外任为官。汲黯只愿担任中郎,希望能出入宫禁之门,为汉武帝纠正过失,汉武帝却找借口调汲黯赴任外地。 D . 汲黯为政清明,获得皇帝褒奖。汲黯治理淮阳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治理效果明显,朝廷让他享受诸侯国相的待遇继续治理淮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②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5. (5) 皇帝为什么任命汲黯担任淮阳太守?请分析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