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昆明期中) 文言文阅读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 .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宗,是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褒奖的称号。 B . 少牢,是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C .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D . 《书》,是《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 . 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 . 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 . 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