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昆明期中)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广义上的糖就是碳水化合物。根据《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CB/Z21922—2008),碳水化合物是糖、寡糖(低聚糖)、多糖(包括淀粉和除淀粉之外的所有植物多糖)的总称,其中的“糖”是所有单糖、双糖的总称。狭义的糖则一般指有甜味的单糖、双糖和甜味剂。

    食品生产中常用到的单糖包括果糖、葡萄糖等,它不能被水解,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任何糖类都必须先消化成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常见的双糖有白砂糖、蔗糖等,是消费者日常接触和食用最多、最直接的糖。功能性低聚糖有异麦芽低聚糖、海藻糖、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大豆低聚糖等。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进入肠道内优先为肠道微生物所利用的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特殊功能糖类,一般不被消化吸收。

    (摘编自程江华《吃糖需懂“糖”》)

    材料二:

    糖对人体来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不论你已经吃下了多少食物,你的胃总能给甜食腾出更多的空间。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糖的成瘾性。当你加大糖的摄入量并提高食用频率,你对糖的耐受性也会随之增强,进而需要更多更频繁地吃甜食,才能再次感到同等水平的快乐。人们爱吃糖的第二个原因是,食用糖会导致胰岛素的过量释放。当体内有过多的胰岛素时,下丘脑接收瘦素的过程就会受到干扰。瘦素是从脂肪细胞中释放的内分泌素,是一种能让大脑感到满足的物质。因此,当大脑无法接收到瘦素时,就会得出身体正在挨饿的结论。例如,当你在午餐前饮用了大量含糖的碳酸饮料,理论上你的胃已经被填满,但实际上在午餐时你会食欲更盛,因为大脑觉得身体正在挨饿。

    (摘编自李霁航《精制碳水——甜蜜的负担》)

    材料三:

    当我们摄入的糖(不管是来自主食,还是来自甜品)被消化分解为人体能够利用的葡萄糖后进入血液变为血糖,血糖通过血液循环为各大器官提供能量,多余的能量会暂时存储在肝脏(肝糖原)和肌肉(肌糖原),再多余就会转化为脂肪长期存储。所以,按照能量平衡的原理,摄入过量的碳水,最终会转化为脂肪存储于体内。

    (摘编自《减肥路上的“蒙面杀手”——碳水化合物》)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体可以直接吸收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果糖、葡萄糖等单糖,消费者日常接触和食用最多、最直接的白砂糖、蔗糖等不能被人体吸收。 B . 糖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能作用于人的大脑奖励中枢,从而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如果不吃糖,人们就会遭受戒断反应的煎熬。 C . 人们饮用大量含糖的饮料后,会过量释放胰岛素,从而影响能让大脑感到满足的瘦素的接收,导致人的食欲更盛。 D . 人体摄入的碳水分解后能为全身细胞提供燃料,但如果摄入过多碳水,不管运动与否,多余的能量最终会转化为脂肪。
    3. (3)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减糖”“控糖”的大军。你如何看待“糖”?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