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吉林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糊糊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她挂花了!”二菱带着哭声喊。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接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东西。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

    (有删减)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描写老头子高超的划船技术时,“一片苇叶”,一个“奔”字,寥寥几句,使小船在夜色笼罩的苇塘中轻快前行的画面跃然纸上。 B . 文中两次写老头子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是为了强调人物悠闲、惬意的状态,有效地迷惑了敌人,为后文写敌人轻易上当作铺垫。 C . 老头子多次对两个女孩说不怕,只是为了安慰她们,其实他自己也很紧张恐惧,害怕被鬼子发现,从他身体往上蹿了蹿的动作得知。 D . 小说中“老头子”的性格,也体现出当时中国人面对日本侵略者,不畏淫威、顽强抗争的民族性格,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 (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鸟藏到窝里躲避炮火”侧面烘托了紧张战争氛围。“苇子狠狠往上钻”则通过描写芦苇的肆意生长,表现出一种顽强的力量。 B . 在描写敌人的探照灯时,作者用“阴惨的黄色的光”,强调色调的惨淡,而描写老人智斗敌人时则用大量明亮色彩,形成鲜明反差。 C . 意识到孩子受伤时“船厉害地仄歪”,老头子“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体现人物极深的内疚和自责的心理,为后来狠狠敲打敌人蓄势。 D . 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作者的笔调是叙述的、白描式的;但在质朴的故事讲述中,表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也展示了冀中人民抗战的图景。
    3. (3) 小说中的“老头子”不同于常规的完美英雄,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4. (4) 茅盾评价孙犁“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孙犁采用从容的诗意笔调书写残酷的抗战风云,呈现诗化小说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化小说”的具体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