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凯里期中) 文言文阅读

    黄灞宇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簿书正,以廉称,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蓬不敢有所隐。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 , 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B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C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D .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察,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虽以地方推荐为主,却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B . 同产,同母所生,在这里指同胞兄弟,古人还有“手足”“昆季”“伯仲”等代指兄弟。 C . 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供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 D . 薨,古代称诸侯之死,或用于高等级的嫔妃及其子女,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称“薨”。
    3. (3) 下列读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霉熟悉律令,断案公正。他从小学习律度法令,思维敏捷而且通晓法律条文; 处事议政合乎法度,得到官吏百姓的敬爱。 B . 黄霸通达明理,进退有度。黄霸欲推荐史高为太尉,皇帝认为此举不利于“偃武兴文”,因而未同意;黄霸主动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 C . 黄霉宣传朝中政策,不遗余力。面对皇帝国家治理的各项诏令,官吏们懒政怠政,黄霸为此选拔优秀官员,分地区宣传,让政策落地。 D . 黄霸重视教化,长于治民。极力推行教化,然后才施用刑罚,制定并推行相关措施,深得民心,郡中户口增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②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

    5. (5) 黄霸举荐乐陵侯史高担任太尉,却被皇帝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