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2六上·期末) 现代文阅读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又把头伸进帷幔里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看吧,这是最后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去。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频频点着头。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去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仿佛还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一只手扶着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站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着引路人的肩默默地退去了。

    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或远或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资料袋: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巨星陨落的噩耗传来,全国人民以及世界进步人士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宋庆龄主持的鲁迅葬礼中,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

    1. (1) 用一句话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2. (2) 读短文,填写表格。

      来悼念的人

      秃顶的老人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杂志社的工友

      神情、动作

      埋下头、低声哭

      排成两列、抬头、痴望、鞠躬

    3. (3) 结合资料袋,说说人们悼念鲁迅先生的原因。
    4. (4) 人们尊称鲁迅先生为“民族魂”,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