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下·宁明期末)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子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日“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释]①上国:国都。②郁:阻滞。③莳(shì):栽种。④信,通“伸”,伸张。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有仙则(出名,有名) B . 予尝于丛棘之右(园子) C . 惟吾德馨(德行美好) D . 之曰“何陋”(命名)
    2.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 (4) 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的“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要求押韵。 B . 乙文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是为了伸张孔子“君子居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C . 文章最后两句,连举诸葛亮、杨雄、孔子三位古人,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D . 乙文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性。结构上步步曲折,层层推进,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凭自己的努力来教化百姓。
    5. (5) 甲、乙两文作者人生态度有什么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相似的人生态度?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及相关背景做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