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下·洪山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仪式感

    流沙

    ①小区里停着一辆车,前保险杠是裂开的,右前门是凹陷的,一块后视镜是碎的,车身满是划痕,还有一个后胎似乎在漏气……看这车型并不旧,该是五年前才上市的车子。

    ②那天遇上车主,是个中年人,他正在换车胎,后备厢开着,那只准备换上去的备胎还是崭新的。但他总是套不进,于是我走过去帮他,顺便感叹了一句:“你这车子要是花个几千元整修一下,像辆新车。”他自我解嘲:“就是一个代步车,懒得去管它。三年前刚买来那阵,天天洗,像伺候孩子似的……”

    ③想起来也是如此。我刚买新车那阵,车身锃亮,赏心悦目,不允许车身积有灰尘。那时,我几乎天天洗车,洗一次,就会发现车身上多了几条细微的划痕,于是自己买了磨砂蜡,慢慢地修复。可是现在呢,满车身都是细细的划痕,我既没了那份专注,也懒得去修复了。

    ④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失去新鲜感,产生疲劳感和迟钝感,就会渐渐漠视其使用价值之外的美感。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譬如刚搬新居的时候,窗明几净;但如果不养成习惯经常整理居室,几年后家里准会像大学时代的宿舍楼,乱七八糟的,而你早已习惯了——早已忘记了入住新居时的那种美好。

    ⑤“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熟悉和习惯可以让我们对“初见”人与物时的美好感觉,慢慢消失殆尽。其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美,也许我们只要付出举手之劳,就可以让它变得更美。

    ⑥我平时代步的还有一辆电动自行车,骑了多年,塑料配件好像散架了,骑起来很响,也懒得去修。前几天,电池坏了,我将电动车拖到小区门口的修车铺。待我逛了一圈回来取车,师傅把一辆车推到我面前,我都不敢相信那是我的车——车身上的灰尘洗尽了,一些配件更换了,像新车一样,让人惊喜不已。师傅看着我,满脸的成就感。

    ⑦生活就像我的那辆破旧电瓶车,它的“面目可憎”,它的无味无聊,是你对之丧失了新鲜感,习惯于接受现状,不愿意改变而造成的。

    ⑧去年环卫工人节,杭州一家媒体为环卫工人策划了一场“换装秀”,平时穿着工装的阿姨们走进影楼,化了淡妆、穿上时尚漂亮的衣服……光影艺术让她们的容颜和气质焕然一新,你根本不会想到这些被日晒雨淋的环卫女工还有这样美丽的一面。这种视觉对比的冲击,让人感慨万千。

    ⑨现在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仪式感”。因为生活太容易使人陷入疲劳甚至麻木状态,那么“仪式感”就是一种战胜它们的力量。“仪式感”是对平常日子的升华,更是对生活本身的升华:它让日子变得不同,它让你知道,工作和生活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仪式感就是对人对物始终保持一个“初见”时的心情,是解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之难题的有效方法。

    ⑩著名童话《小王子》中,有一段小王子与狐狸的对话,小王子问:“什么是仪式感?”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还建议小王子每天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⑪现在再来读这段对话,真的让人回味无穷。关于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狐狸的这段话,似乎替代了一切语言。

    (选自2020年9月16日《牡丹晚报》)

    1. (1) 下列行为不是文中所说的“习惯”的一项是(   )
      A . 一位车主3年后把车当作代步车,不再天天擦洗,懒得去管它。 B . 作者现在已经不再专注自己的车满身的细划痕,懒得去修复。 C . 房主渐渐丧失对新居的新鲜感,不再天天整理它,室内乱七八糟。 D . 人们漠视了对“初见”人与物的美好感受,直至慢慢地消失殆尽。
    2. (2) 下列对文中所说的“仪式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甘现状,勇于改变,就能重拾新鲜感 。 B . 对人对物始终保持“初见”时的心情。 C . 让某一天、某一时刻与其他的日子、时刻不同。 D . 在每一天的固定时间节点做同一件事。
    3. (3) 下列对过“仪式感”生活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让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美。 B . 感受到身边的人或物的使用价值。 C . 在付出举手之劳中获得成就感。 D .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