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下·呼和浩特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影戏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观点。一般把汉代方士设帐弄影招魂,视为影戏的肇始,李少翁为汉武帝早逝的宠姬招魂就是一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时期是影戏的滥觞期。当时影戏是为佛教宣示轮回报应的佛法服务的。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超度亡灵时,用影人作为死者的灵魂。

    宋代的《都城纪胜》一书中介绍了影戏制作材料的演变和表演的内容:“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镂,后用彩色装皮(羊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宋代都城汴梁的市井游乐中,就有傀儡戏之类的表演。

    宋代影戏相当繁荣,表现在出现了专门制作镂刻影人的艺人。宋《武林旧事》有“小径纪”一项,记载有“镞影人”即刻镂影人的行业。“武林”是南宋都城临安的别称,这说明从北宋至南宋,影戏又有了新的发展。关注阿铁语文堂因为需要众多,才会有专门刻镂影人的行业。当时影戏还有不同的种类,《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章说“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滑稽影)”;《都城纪胜》“杂手艺”条说“有‘手影戏’一种”;《武林旧事》“元夕”条云“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在南曲曲谱中有“大影戏”曲调一种。

    元代统治者把影戏作为宫廷和军中之乐。成吉思汗的大军远征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中国影戏也被传到波斯等阿拉伯国家,后又辗转传入土耳其、希腊等国家,至今希腊和土耳其称影戏为“中国皮影”。

    明代影戏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不只受到广大下层民众的喜爱,也受到文人欣赏。《剪灯新语》作者瞿佑有《影戏》诗一首,诗中描写影戏的情景,结句说“线索重看傀儡喜”,由此可知明代有称影人为傀儡的习惯,正如近代有人称“皮影”为“平面傀儡”一样。

    经过明代二百多年的发展,至清代,中国皮影进入了空前的繁盛时期,形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熟和繁荣局面。

    其一,流传全国,关注阿铁语文堂形成了七大影系,北到黑龙江,南至广东、海南,西至青海、甘肃,几乎是遍布城乡,处处皆有影戏,而且酬神祭社、节庆娱乐,具有多种功能。

    其二,镂刻技艺高超,影偶造型精巧,形成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种,为世人喜好,不少国家的博物馆中收藏有清代皮影人物。

    其三,形成了悦耳动听的各种影戏唱腔,有的成为独立的戏曲曲种。

    其四,剧目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中国影戏发展至清代,积累了大量的剧目,而且差不多都有写定的本子,海内外一些博物馆和大学图书馆有一定收藏,大部分在民间收藏,是一份具有独特民俗文化内涵的文化人类学资料。

    (摘编自《中国皮影艺术的起源与史脉》)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少翁为汉武帝早逝的宠姬弄影招魂,一般被视为中国影戏的正式开端。 B . 宋代的影戏制作材料的选用讲究,大致经历了由素纸到彩色装皮的演变。 C . 北宋出现镞影人之类专门制作镂刻影人的艺人,可见当时影戏已十分繁荣。 D . 皮影在清代空前繁盛,尤其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又重现了汉代的繁荣局面。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指出明代影戏受到文人的欣赏,并以瞿佑的《影戏》一诗予以佐证。 B . 文章从流传、工艺、唱腔和剧目等多角度,阐述了清代皮影的空前繁荣。 C . 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有力地阐述了中国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D . 文章论述中国皮影戏的起源和发展,是按时代发展的先后顺序逐步推进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晚唐时期或五代时期俗讲僧用影人为死者超度亡灵,这种“影戏”服务于佛法。 B . 希腊称影戏为“中国皮影”,那是因为成吉思汗的大军远征将影戏直接传播到那里。 C . 清代的皮影镂刻技艺高超,影偶造型精巧,不少国家的博物馆收藏有清代皮影人物。 D . 发展到清代,中国影戏已积累了大量剧目,几乎都有写定的本子,而且民间的收藏也颇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