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下·湖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雨打窗棂

    田洪波

    雨说下就下起来了,而且下得很急,密集的雨点把饭馆的窗棂打出有节奏的声响。

    这时已近半夜,还算宽阔的饭馆只有两桌顾客,已经微醉的我,还有另一桌的四个人,再就是老板和老板娘。事实上,我等于被困在饭馆里了,我已经想好不再逗留。我相信明天的太阳还会照常升起,下岗于我并不是世界末日。但这么大这么急的雨,我怎么走得出去呢?

    我无聊地点燃一支烟。我的嘴早抽得有些麻木了,我只是机械地抽,同时无助地望着雾蒙蒙的窗外。

    旁桌的四个人一直在热议着什么,这会儿达到了高潮。有人站了起来,把手抚在胸前,眼睛可能平视着前方吧,因为我正背对着他们,但我猜得出来。他们醉酒的声音不能不让我警觉起耳朵:“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一桌人鼓起掌来。

    我本能地想扭头,但我怕影响了他们的情绪。我把自己当成一尊木偶。

    听到凳子挪动的声音,无疑又有人站起来了,这回掌声先响起:“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四个人朗声大笑。

    我依然麻木着,我让自己的麻木对应他们越来越高涨的情绪。我不想有什么麻烦。

    好像又有第三个人站起来了,这次却静得出奇。那人的声音很浑厚:“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博得的掌声最热烈,也最持久。

    就是傻子也会知道了,他们争相背诵的是老人家的语录,他们似乎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也就是说,他们是下过乡的,是在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有过一番惊天壮举的,有过无数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的。在酒精的刺激下,他们又痴狂了。

    我感到心里有种东西被触动了一下。

    接下来轮到第四个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有人说:“你偷工减料了。”

    那个人与他们抢白,气氛始终高涨。他们的激情终于牵出了老板,老板是一个微胖的中年人,他以赞赏的目光看着他们。

    我也转过了身子。我不能再无动于衷了。

    他们喊着:“继续!”

    我这才发现,他们年龄相仿,都是在五十岁左右。

    一个瘦弱的男人先站起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紧接着一个娃娃脸站起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又有一个黑脸膛接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最后一位是大胡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们自己鼓起掌来。老板也为他们鼓起掌。

    高调的碰杯声,再次引发他们的狂笑。他们似乎不关心窗外的雨,不关心有什么人在注意他们,他们这会儿只有他们自己,只有他们的青葱岁月。我有些动容,也钦佩他们的记忆力。扭头看去,窗外的雨依然下个不停,于是收转回心思,下意识地也思索几条语录,却发现总是很模糊,只能是零星半点。

    他们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有人将凳子往一边拾掇,腾出一大片比较宽敞的地方,然后斜出弓步,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这次我一眼就看懂了,那是忠字舞。

    那人的动作,博得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没人认为他们可笑。老板喊出了他媳妇,他们也饶有趣味地观看。大胡子配合地作出双手按压胸部的动作:“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之后,他把两手放到腮帮上,仰头向上望,手指还呈放射状一闪一闪地动。

    瘦弱男人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并,画成一个心的形状比划在胸前:“一颗红心献给您!”

    娃娃脸非常默契地单腿脚尖着地,跳跃着,另一条腿则不断后踢,双手把那一个心形向右上方一下、一下地送上去。

    他们又发出会意的笑声。有人举杯说:“为我们的青春干杯!”有人配合:“为我们的壮怀激烈干杯!”瘦弱男人沉吟一下:“为我们还活着干杯!”他们高高举过杯,深深饮下酒,然后是长时间的静默。

    娃娃脸先哭了起来,起始他的声音很小,只是把身体伏在桌上,但越来越难以控制,最后就哭出了声,有人用手拍他的后背安慰他。另几个人,渐渐地眼里也有了泪水,他们不再说话,只是互相用手拍对方的肩。

    不知怎么回事,我的眼睛也潮湿了。

    他们起身结账时,老板满含深意地看着他们,说今天这桌饭他给免单了,当然也包括我的。他说:“我也下过乡,就算是我们有缘吧?”然后他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我也走过去与他们握手。我这才发现,自己的泪水不知何时早盈满了眼眶,有人重重地捶下我的肩,惊喜地叫了声:“你们看,雨停了!”

    文本二:

    我敬仰一个群体,在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中国感天动地的一段历史。我找到知青这块沃土“支点”,常常在精神的向度里,与他们一起喜怒哀乐。我从他们的故事中提炼人性的光辉,同时,也照耀自己前行。我更相信是冥冥中的一种缘份,促使我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拿起了笔,继续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

    (田洪波《敬仰一个群体》)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一个下岗人员,又被迫滞留饭馆,只能借烟酒来排解内心的无助茫然,又大又急的雨有力的烘托了“我”绝望的心理。 B . 邻桌的人醉酒热闹,朗诵鼓掌,“我”本能地想回头提醒他们小点声,别影响人,但怕惹麻烦,只好木然呆坐。 C . 饭馆老板由开始的冷眼旁观到满含深情地为所有顾客免单,是因为他也曾下过乡,知青这一共同身份将一群陌生人的心拉近了。 D . 这群五十岁左右的人忘乎所以地表演和朗诵,是在追忆过往青春,也是在感慨曾经的壮志豪情和今日的活着就好。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标题“雨打窗棂”有很强的画面感,既有形,又有声,兼具视觉和听觉之美。而文中的“雨”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又对人物的心情有烘托作用。 B . 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名字,这既符合故事设定的情境,又消解了人物身上的个性,通过诵读毛泽东的诗词语录展现了知青群体的精神世界,让人物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C . 小说没有刻意蓄势,故事的情节也比较简单,作者将人性光辉贯注在知青群体上,使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D . 小说借老知青之口所引诗词和语录充满火热的激情和奋斗的力量,这是鼓舞这群老知青勇敢生活的精神源泉,也是作者凸显主题的媒介。
    3. (3) 小说中所引毛泽东诗词和语录展现了老知青们丰富的精神世界,请简要概括。
    4. (4) 文本二中,作者说“我敬仰一个群体”,并“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通过“我”“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