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九下·高州月考) 都城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东汉以后,坐北朝南成为中国都城,乃至官署、寺院、住宅、陵墓等几乎一切建筑类型布置的常规。由于中国中原地区地处北温带,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最佳建筑朝向,并且通过风水、阴阳等文化规则确立了“面南而尊”的观念,以后的都城多是坐北坐南(如东汉洛阳,北魏洛阳等)。

    材料二:隋唐长安城将宫城转移至郭城北部的中心,这种布局在建筑手法上就突出了宫城在全城的中心地位。皇城紧依在大城内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分布于东、西、南三面。外郭地区,以东西中央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街东与街西地区的面积基本相等,朱雀大街的东西两侧,坊、市的数目、位置的排列及其相应面积的大小、形制的规划,都左右对称,相互均等,彼此相同。

    ——摘编自《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与设计思想》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部分比较重要的迁都

    盘庚迁殷   平王东迁    秦迁咸阳    晋室南迁    孝文迁都  

    元迁大都   永乐北迁(明成祖迁都)  清迁北京    国府迁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中国古代都城朝向的主要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3. (3) 根据材料三,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迁都事件概括其共性,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