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泰安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一条河流的意象

    刘功业

    红色的凌霄花,雪白的广玉兰,到处都是珠玉一般的馥郁清香。一边是婺州古域,一边是金华新区。霏霏细雨中,极尽温柔和缝绻的婺江,就如此地向我张开诗一样的怀抱。

    江是三条,水是一脉。三江六岸的金华,因为人文的气息而愈加深厚。因为一个诗人的名字而呼唤声声。东阳江、金华江、婺江,都如此地牵系着我的目光,让我透过历史的云烟,总是和那条叫做大堰河的诗中之河叠印在一起。那个如丰沛的河流一样温暖情深的女人。那条如女人一样温暖情深的河流

    艾青,这个开着五家酱园的浙江富商之子,赴欧留学学财会专业的未来的账房先生却瞒着家人去学了西洋的油画和雕塑,从而被西方印象派艺术和象征派诗歌所吸引。成为中国现代派的最重要的开山诗人,实为新诗之幸也。从开拓和创新的意义来说,从诗歌的表现力与感受力来说,从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来说,艾青,比他的同时代的其他诗人,显然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我走在金华的细雨中,以诗人的名义,以诗歌的名义。这是一个城市照亮世界的多么神圣的旗帜

    眼前掠过的那些风景,都充满了诗意。中学,小学,中心城区,偏远村镇,常见挂牌的艾青学校。那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扶持的重点学校,也是民众心向往之的高雅殿堂。这样的学校周边,自然地充盈着日月星光的明亮和美丽。连带着那些房舍。都高贵了许多。通达四方的道路,都拥挤了许多。

    通往艾青故里傅村镇畈田蒋村的道路,青葱里,是一条诗歌之路。艾青的诗句,村民们、孩子们都能朗朗上口地背诵。白墙青瓦的老宅,回绕着诗韵琴声。最宝贵的财富,是那些艾青各个年代的诗集,拂去历史的尘烟,唯诗歌永存。

    村野田畴,水系环绕。一座叫碧水山庄的农家院,紧挨着今天奠基开始筹建的艾青诗歌公园。一场艾青诗学论坛,成为美的盛宴。艾青笔下的双尖山,在河湖的对面,隐约在一片烟雨迷蒙中,给人以诗意的想象。我爱这土地。成为艾青一生最宏阔、最深厚的主题。浪漫的抒情,自由的精神,洒脱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自然的象征,散文化而又有节制的诗体……凡此种种,都离不开那个昂然独立天地间的大写的人。王光明、孙绍振、吴思敬、谢冕、骆寒超……一位位发言者,都有对一个诗人和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土地之爱、阳光之爱,都像这自由的发声,真诚而宝贵。

    在艾青诗歌节上,我遇到一位名字如星儿一样明亮的当地志愿者,女孩来自全华郊区——飘着茉莉花香的农村。她从福建一所大学刚毕业,暑假后就要到上海大学读文化学的研究生。她性格独立、积极关注社会现实,一边在报社实习,一边参与了多个城市文化设计项目。街头播放的金华普法动漫片,是她的作品。金华湖海塘文创策划方案的二等奖,也是她的作品。让因水而生的金华,因水而梦,因水而美,是所有金华人的奋斗。

    金华,不仅是一座商业之城,更是文化之城。初到金华,很多当地熟悉的诗人朋友会随便问到一句话,就是:你对金华怎么看?或者金华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走过街头,公交站头,立着一块公交文化馆的牌子。小巷深深,家学渊源的书香之家随处可见。街边一座小店,元宝一样饱满丰实的手包云春,透着商家的厚道。从细微之处,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感受到书香,感受到诗意,这才是全华的成功之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生追求自由和阳光的艾青,对意象的使用,有着独特的痴迷和贡献。生命对自由的向往,让诗歌的语言有了更丰富的抒情意味。正是举着向太阳的火把一路行走,才让这片深爱的土地充满了希望。

    从八咏码头上船。又从八咏码头下船。两岸风光,江上美景。这一来一回,就仿佛穿行在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之中。八咏之诗,与那个当过东阳郡太守,又号称齐梁文坛领袖的沈约有关。他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四病八声”之说,和谢眺等开创了“永明体”,讲求声韵格律,促成了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发展。诗无定句,句无定字。现代新诗,不也是这样不断地发展与变化着吗?语言不断地因时而变,诗,当然也要日日常新。墨守成规,无疑是自我束缚。

    天上霏霏的雨。地上漫漶的河。水,成为一切生长的源泉,生命的滋养。如同我们同样享受着日光月华的普照或浸润。这多像诗歌的应有之意:只要语言不灭,诗歌就生会长存。在民间。在万物,在我们俗常的底层和高处,在我们心灵的隐秘与开敞。这种被美重新打造的品体,以天然的素质,又以人的主动赋予,入情入心,轻柔无声,而又钟罄和鸣。因为有了诗,我们的世界,才光芒永在。

    江南。一座水乡城市的意象,又该是怎样的呢?

    (文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条河流的意象”,这“河流”既指艾青诗中之大堰河,也指金华三江,旨在说明河流对金华的影响。 B . 在金华“常见挂牌的艾青学校”,表达金华人对艾青的喜爱和敬仰,同时表现艾青对金华的主要影响。 C . 文章借写艾青诗学论坛,一是表达了作者对艾青诗作的深刻理解,二是褒扬艾青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D . 文章较详尽地介绍一位当地志愿者的情况,充分表现了她独立个性和才华,以此表达对她的欣赏。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借“红色的凌霄花,雪白的广玉兰”的馥郁清香,拟人化地渲染了诗情画意般的氛围,凸显了金华的诗意。 B . 文章以点带面,“公交文化馆的牌子”、小巷深处的“书香之家”“手包云吞”以细微之处来体现金华的文化意蕴。 C . 文章把“语言”和“诗歌”的关系比作“水”和“生命”的关系,意在表明:只要语言不死,诗歌的生命就会长存。 D . 文章多次写到“细雨”,这与金华的诗意特征相吻合,在赋予文章诗的韵味的同时。也使文章行文脉络条理清晰。
    3. (3) 请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 (4) 文章的结尾写道:“江南。一座水乡城市的意象,又该是怎样的呢? ”请结合文意,简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