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2021九上·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主赛区的标志性场馆。

    制冰技术是速滑馆建设的关键,中国建设团队采用了冬奥场馆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且对大气臭氧层没有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该技术可控制冰面温差在 0.5 ℃以内,制冰更加均匀,这在以 0.001 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尤为关键。

    研究发现,制冰机的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对制冰量都有影响,图 1 所示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制冰量随二氧化碳蒸发温度和转桶材料的变化。

    冰面下是混凝土冰板层,施工中需使用专用抗冻混凝土以保证冰面质量。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粘土(主要成分为SiO2、Al2O3等)等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得的硅酸盐材料。科学家通过调整混凝土的材料配方增强其抗冻性,图2是掺有陶粒的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抗冻性对比实验结果(强度损失率越高,抗冻性越差)。

    独具“中国范”的冬奥场馆赛后将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

    (原文作者赵莹莹等,有删改)

    1. (1) 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优点有(写出一条即可)。
    2. (2) 石灰石和粘土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3. (3) 由图1可知,相同条件下,转桶材料为(填“不锈钢”或“铝”)时制冰量较 大。
    4. (4) 根据图2可推断“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依据是
    5. (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水泥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②“冰丝带”场馆建设应用了新的科学技术

      ③制冰技术和冰下混凝土工艺都会影响冰面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