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佳木斯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公民”的观念不能不先有个“国家”……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时,只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在他们,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和次要的,而且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下需要着不同程度的结合,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因之他们的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

    (取材于《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选文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论语·宪问》)

    选文三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限。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是不会发生这问题的。

    1. (1) 《差序格局》第十一段引用《释名》中“沦”字的解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下列诗句中“沦”字的意思与此相同的一项是(    )
      A . 河水清且猗。(《诗经·魏风·伐檀》) B . 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C .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何堪说。(韦庄《秦妇吟》) D . 祖国沉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鷓鸪天》)
    2. (2) 结合《乡土中国》和选文一,选出下列关于东西方社会格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 西洋社会以团体为单位,团体界限相对清晰明确。 B . 乡土社会自给自足,个人与他人的联系并不是必需的。 C . 差序格局以“己”为核心,与他人联系愈远愈薄。 D . 任何社会格局中公与私都是相对的,国家利益至上。
    3. (3) 阅读选文二、选文三,结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群己关系”这一概念,分析选文二节选《论语》片段中的孔子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