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包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①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

    【注释】①栗里:地名。

    1. (1)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 .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 .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 .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祭酒,汉魏以后官名。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B . 解绶,解下印;辞去官职。古代有辞去官职意思的还有致仕、解褐、解官、下车等。 C . 元嘉,年号,年号是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 . 谥号,指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B . 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年迈,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著作郎、彭泽令等职。 C . 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 . 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②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