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八上·宝安期中)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这种气象体现在:镇压捻军和回民叛乱、恢复传统秩序和儒家政府、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 (2)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实现“自强”的途径。
    3. (3)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 “中国的失败”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这次失败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 (4)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入侵”与“反入侵”的事件。材料四中作者是怎样评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