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19九上·崇左期末) 让我们走进中世纪的欧洲,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多兴起于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材料三  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到12世纪以后.…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四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租地农场的出现,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中,随着手工工场规模扩大,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市民阶级),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及材料二,指出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中世纪晚期,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条件有哪些?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根据材料三,分析世俗教育学校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5. (5)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13、14世纪以来,欧洲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与社会结构变化之间有何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