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八下·南平期末) 阅读《母亲的饭量》,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饭量

    李世斌

    ①躺在病床上的母亲,饭量一天比一天小了。我从碗里舀出一调羹小米粥,母亲吞咽了半勺,便闭上双眼,不管我怎么劝,也不肯再开口。

    ②我把碗轻放到床头柜上,起身走到病房外的露天平台上,点了一根烟。先前医生已经无奈地告诉我,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③我儿时一直以为母亲的饭量很小,后来长大了,才意识到母亲的饭量跟常人没有区别,开心的时候,能喝下二两米烧,连精带肥的猪肉咸菜馅的麦饼一次也能吃下一整个。如今,母亲老了,病入膏肓了,连一小勺小米粥都难以吞咽。

    ④我鼻子阵阵发酸,想起了从前。

    ⑤那时我刚上小学,每天放学回家就盼着吃饭,饥饿感如肚子里的蛔虫,总是伴随着我。如果哪餐饭有番薯米粥吃,就算好伙食了,我一口气能吃下两大碗,我的两个弟妹也不甘示弱,吃着碗里的,两眼却瞟着锅里的。母亲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们吃,自己顶多吃半碗粥就不再吃了。父亲贴着碗沿吸溜几口粥,会问一声母亲:“你就吃半碗粥,能行呵?”母亲总是说:“我饭量小,够了。”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

    ⑥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一碗粉干(粉干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临出门时,母亲有时会叮嘱一句:“你阿爸种田用力兮,路上别偷吃呵,就是你阿爸叫你吃你也别吃,晚上阿妈让你吃饱。”

    ⑦田间的父亲光着膀子,脊背晒得乌墨般黑。他把寸寸断的粉干连吃带喝,会有意剩下一些让给我吃。我想起母亲的叮嘱,便眼巴巴地摇摇头不肯吃。父亲笑笑说:“娒,阿爸叫你吃你就吃,阿爸不告诉你阿妈。”

    ⑧大概是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上体育课,我突然晕倒了。过一会儿苏醒了过来,老师不放心,叫学生到我家通知家长把我领回去休息。是母亲急匆匆来领我的。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村口的一家面店,母亲问我:“娒,肚饿不?到面店吃碗面吧。”

    ⑨我当然想吃一碗鲜汤面,我咽下口水说:“阿妈,你吃我才吃,你不吃我就回家吃番薯。”

    ⑩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好,阿妈身上正好有点零碎钱,阿妈也吃一碗,也好几年没吃店里的鲜面了。”

    ⑪我跟母亲面对面坐在窄桌前,待两碗汤面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面条往嘴里送。母亲把自己碗里的面夹了几筷子到我碗里,才开始慢慢地吃着。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佝偻着背走过来,手里捏着一只磕了沿的瓷碗。

    ⑫当我把一碗汤面吞进肚子里后,我见母亲碗里的面还剩下半碗。我好奇地问母亲:“阿妈,你才吃了几口,怎么不吃了啊?”

    ⑬母亲微笑一下说:“阿妈饭量小,吃不下了。”

    ⑭母亲说完便拉起我离开面店。在走出店门口时,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

    ⑮在那一瞥间,朝天的碗底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

    ⑯好久以前的事了,却恍若昨天。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选自《光明日报》2020.8)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⑤段“一口气”“不甘示弱”等词写我们吃米粥的情形,突出我们的饥饿难耐。 B . 第⑫段“母亲碗里的面还剩下半碗”是因为母亲的饭量小,连一碗面都吃不完。 C . 文章以“母亲的饭量”为线索,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形象。 D .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真挚朴实,细腻感人,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2. (2) 选文回忆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母亲吞咽了半勺,便闭上双眼,不管我怎么劝,也不肯再开口。(赏析加点词)

      ②我咽下口水说:“阿妈,你吃我才吃,你不吃我就回家吃番薯。”(从描写角度赏析)

    4. (4) 文中母亲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5. (5) 结尾处“我的眼泪”里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