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下·黔西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主持人(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人居环境、信息化建设等都有明显改善。然而,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当前,乡村建设主要存在哪些短板?

    蒋明麟(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一些地方对农村危房和抗震等级不够的农房进行改造加固问题重视不够;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中心村的规划和配套建设不合理,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不便。

    环境整治方面,部分地区在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方面仍缺乏有效措施。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过简单沉淀就直接排到自然河流或池塘,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生活垃圾仍未达到分类处置、回收利用的要求。

    汪彬(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一些地方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够广和整体规划不足问题值得关注。基础设施覆盖面不够广、不够均衡,与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相适应。比如,乡村的厕所配置不均衡。尽管各地都在搞厕所革命,但是改造重点放在县城、旅游景区,而行政村、自然村的现代化公共厕所数量不足。乡村道路硬化存在不足。乡间小道、机耕路的硬化率要提高,随着汽车普及,拓宽通村路、建设乡村停车场也势在必行。

    李小明(北京帝海集团总裁):乡村建设过程中,“重建设、轻管护”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其管护一直严重缺位。管护主体不明、标准不清、经费不足等直接影响农村建设项目长期有效运行。

    主持人: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乡村建设是为了农民,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当前,农民对乡村建设有哪些期盼?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我们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发现,当前,道路硬化和就业创业是农民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具体来看,村民最急需的前三项基础设施分别是田间道路硬化、公共交通和村内道路硬化,其次为行政村到自然村道路硬化以及养老院、路灯、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方面,村民对就业创业培训最为期盼,医疗卫生和公共教育次之,社会保险、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方面也有所需求。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实际了解不同类型村庄的需求。特色保护类村庄和城郊融合类村庄对生活垃圾整治需求较强,撤并搬迁类村庄对生活废水排放需求较强,集聚提升类村庄对道路硬化需求较强。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临沧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围绕宜居宜业幸福美丽目标,以乡村旅游为突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三步当作一步走,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协调推进。全市44%乡(镇)实现整乡推进,47.3%建制村、54.6%自然村实现整村推进。

    以“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抓手,按照“我的村庄我规划我建设”的发展理念,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全市投入43亿元,选择500个示范村,立足各自优势,突出特色,发展经济,聚集人气,以政策示范和机制示范的方式率先探索。通过示范,推进所有建制村开展垃圾、污水、厕所以及不良风气整治活动,加大绿化美化工作,给农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和舒心的生活环境,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600个。51万户农户全部住上安居房;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86%,自来水普及率达82%;“美丽公路”建成1596公里;农村公路路长制公示牌覆盖率为82%,建制村100%通客车;建制村村村有卫生室、文化活动室。

    (摘编自《临沧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但农民对乡村建设还有一些期盼。 B . 农村部分地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过简单沉淀就排放,达不到环保要求,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C . 特色保护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撤并搬迁类村庄和集聚提升类村庄这四种不同类型村庄的需求各不相同。 D . 临沧市围绕宜居宜业、幸福美丽的目标,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得到实惠。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中心村的规划和配套建设不合理,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不便,比如现代化的公共厕所数量不足。 B . 近年来,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但某些地方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养老院、路灯、图书馆是最急需的。 C . 临沧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D . 临沧市选择500个示范村,率先探索,通过示范推进所有建制村开展垃圾、污水、厕所等整治活动,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3. (3) 当前,乡村建设主要存在哪些短板?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