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上·海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    意

    杨海林

    老城改造,地下挖出许多古代残瓷碎片。

    残瓷碎片虽然不完整,但它们大多数是古代的真品,一般的古玩爱好者都比较青睐,他们在把玩的同时能揣度它完整时的模样,揣度出缺损的图案。

    这如同面对断臂维纳斯。

    老杜和姜本松是此中高手,他们只要瞄一眼,还能断出出产的年代、烧制的窑口,根据稀缺程度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后来,更多的古玩爱好者加入这个淘宝大军,但此时老城改造接近尾声,珍稀的瓷片越来越少。

    老杜和姜本松没有固定工作,老城地下出现残瓷碎片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工地上拣拾,靠出售它们为生。现在,珍稀瓷片的稀少让他们成了冤家对头,他们在工地上抢拾时免不了要争吵,在文庙摆摊售卖时又会相互诋毁。

    7这天,姜本松的地摊上来了一个大胡子,他看中了姜本松的一枚小小的青花瓷片。

    姜本松不急着出价,先夸大胡子好眼力,说这枚瓷片的胎比较松,淘洗得也不太干净,应当是麻仓土做的;青花料上有铁锈斑——这可是典型的苏麻离青料;纹饰上的莲花瓣是尖角的,这是元代的绘画风格。

    所以,综合起来看,这一定是块元青花,没有一百块是不出手的。

    ——古玩界的行话,一百就是一千。

    大胡子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欣赏,不还价也不放下。

    这时,姜本松的熟客潘老师来了,大胡子手中的片子一下入了他的眼,他弯下腰,拍拍大胡子的肩“你买不买啊,人家姜本松是做生意的!”

    话里的潜台词是你不买我可要下手了。

    大胡子抬头看看潘老师:“想买,就是贵了点儿,要一百块呢。”

    潘老师已经退休了,一个月好几千退休金,老年人用项少,“一百块”对他来说是毛毛雨。

    潘老师抖抖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卷钱,开始点数,姜本松眼睛活套,连忙对大胡子说:“按行规,东西拿在您手上,我们的交易就不算结束,潘老师插上来是不能作数的,但是他那么大的岁数,还是照顾一下——改天我再寻个更好的给您。”

    这话让大胡子生了气,他瞪大眼睛:“买东西跟年纪有关?”

    大胡子从怀里掏出一把钱,数也不数,扔在姜本松的摊子上。

    文庙好几天没有卖出好瓷片了,很快,姜本松卖出元青花瓷片的消息在淘宝人中传递开来。

    元青花在老城改造中只出现过三五片,但是前几片,买家都只是藏起来秘玩,从不与外人交流,所以,大家纷纷去大胡子那里瞧稀罕。

    人一多,眼就杂(当然,这些人中也有眼睛毒怪的),有人家就提醒大胡子:这枚元青花瓷片,呵呵……

    假的?

    呵呵。

    大胡子凝了一下神,重新拿在手里掂了掂。

    好像比同样大小的瓷片重。

    大胡子拿来60倍放大镜看看瓷胎。

    胎质好像密了点儿。

    ——过去没有机械,窑工们制瓷都是用手揉的胎,不可能这么细密。

    当然不会这么密。

    奶奶的,姜本松,他敢骗我!

    大胡子也算是玩瓷片的高手了,高手们买瓷,价格的高低可以不讲究,但若是买到了假的,他的学问就可能被人怀疑——他还怎么在瓷片界混啊?

    大胡子是有姜本松电话的,他拨通了问道:“下周你来摆摊吧?”

    老城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姜本松当然知道了瓷友们的议论,他在电话里一迭声地说:“你要是认为是假的,我就把钱退给你。”

    大胡子气得直跳:“我的名誉怎么办——你下周来了再说。”

    三天后,大胡子来到了文庙,可是,姜本松连个影儿也看不见。

    以挖瓷片为生的姜本松,再也不敢露面了。

    大胡子气得直跺脚:“你小子倒躲起来了——只要你在文庙里露面,哼!”

    每次来文庙,大胡子都带着那枚“元青花”。

    “大胡子,你的元青花,能给我看上一眼吗?”

    有一天,老杜问。

    “你要,送你吧。”大胡子掏出那枚“元青花”,扔给老杜。

    老杜淡淡地瞟一眼:“让给我,你确定?”

    “哪里是让,送你了——我看着心烦。”

    “你是一百买的,我不白拿——我出一百五。”

    老杜把那枚瓷片收进口袋里。

    “你居然要一枚假瓷片?”大胡子睁大眼睛,“莫非它是真的?”

    “既然卖了,就不要问那么多。”老杜拿出一千五百块钱,在阳光下抖一抖,“看好了,可别再说是假钱。”

    这枚元青花,很快成了淮安古玩界的一个谜。有人说可能是真的,要不然,老杜怎么可能下手买。

    有人说老杜已经卖给一个北京人了——“五百”呢。

    有一天晚上,姜本松来到老杜家,“扑通”跪在了老杜面前:“谢谢你帮了我,我再也不卖假货了。”

    老杜正在家喝酒:“咱把卖瓷片当个生意,既然是个生意,那就要当个生意来做。”

    老杜拉姜本松入席,一抬手,“噗”,把一样东西扔到窗后的市河里。

    (摘编自2020年10期《安徽文学》)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老城改造时出土的残瓷碎片的情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活动空间。 B . 小说写一般的古玩爱好者在鉴定残瓷碎片方面技术高超,引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烘托作用。 C . 大胡子相中瓷片但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不决,潘老师一出场就让大胡子迅速买下,从这可看出潘老师是个托。 D . 得知自己买了假货,大胡子非常气愤;本来约定了见面,但姜本松不肯露面,“直跺脚”这一动作将大胡子的气愤展露无遗。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时间顺序叙写了一个关于买卖“ 青花瓷片”的故事, 虽然牵涉人物不多,但人物塑造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B . 小说中间穿插了对“玩瓷片的高手”的相关介绍,既解答了读者的疑问,又对下文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C . 小说以短句为主,有时甚至独句,这样既使小说的情节转变显得急促有力,又能使语言节奏感强,有无尽的张力。 D . 关于瓷片的真假一直是个谜,即使老杜买下后,人们仍然是猜测不已,直到结尾谜底仍没有解开,让读者兴味无穷。
    3. (3) 小说虽然人物不多,但情节却一波三折,请简要分析小说情节有哪些波折。
    4. (4) 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姜本松,有人则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杜。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联系小说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