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B . 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C . 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D . 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
    2. (2) 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B . “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 . 荫补,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D . 次,驻扎。文中的“次”与《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 . 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 . 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 . 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

      ②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