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昆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约前371~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他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孔子的“仁”,发展成为“仁政”学说。“仁政”的核心内容就是明君必须“制民之产”,使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宅边种着桑树,家中养着家畜,吃得饱,穿得暖。他的“仁政”学说以重民思想为基础,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民、社稷(国家)、君三者相比,民最重要。

    ——据詹子庆《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土地改革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5日)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这次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4. (4)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全面胜利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