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八下·河源月考)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1~1985年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9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四: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1. (1) 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 (3) 分析材料三,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据材料四,概括1953-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说明图中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政策性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