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永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擢甲科,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贬言事,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久之,复校勒 , 进集贤校理,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B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C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校,既指比较核对不同版本的书籍及相关资料,也指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此处属前者。 B . 四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C . 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布衣为古代庶人之服,故常用布衣借指平民。 D .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休,如“退而致仕”。亦作“致事”,如“大夫七十而致事”。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为人正直,遭人忌恨。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 . 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在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告诉欧阳修可以越职进言。 C . 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多次力挺正直人士,如范仲淹、杜衍等人;也尽力推荐有才华的人,如曾巩、王安石等人。 D . 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②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5. (5) 在《朋党论》中,欧阳修认为君子与小人的朋党有什么区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