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下·陆川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因此 B . 困于心,衡于 , 而后作 虑:思虑 C .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秋:时候 D .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赠送
    2. (2) 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的能力。 B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阻挠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C .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志气。 D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有所不同。
    3.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语言特点鲜明。【甲】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说理透彻。【乙】文以议论为主,融以叙述和抒情,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无限感激之情。 B . 【甲乙】两文的侧重点不同。【甲】文侧重论述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从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乙】文侧重分析了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C .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甲】文论国时,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乙】文第⑤段开头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亲贤”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的结论。 D . 【甲乙】两文都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甲】文是议论文,先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然后对其概括得出观点,接着论国谈人,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乙】文是“表”,“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