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二上·沙坪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到了20世纪末,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主动选择单身的“单女”明显增多。来自国家民政局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而且还带动了“单身经济”。这一趋势并非中国大陆独有。台湾媒体报道,2012年台湾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为939万人,占总人口约42%;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日本的终身未婚男性比例将增至30%,而女性则增至23%。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图一:2013年20-59岁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及结构

    图二:单身女性幸福感来源

    (来源于《人民网》)

    材料三:

    亦舒在小说《我的前半生》里说,婚姻仍是最体面的制度,她笔下的罗子君离婚后,用再婚重启后半生。尽管亦舒被新女性尊为师太,但距离小说出版不过短短十年,新女性却已升级换代,更为果决。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中着重提供的一个思路是:在人类社会中,家庭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是经济功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工作收入使她们更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必须附身于一个家庭才能生存。如此一来,当家庭产生的最大意义消失后,这一社会单元本身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四:

    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大范围的独居人口的增长?除了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福利,独居人口异军突起地激增,来源于世界性的历史文化转变——社会学的创始人爱弥尔·涂尔干称之为“对个体的宗教崇拜”。根据涂尔干的观点,个体崇拜产生于传统的农村集舍向现代工业城市发展的过渡期,当个人主见被称为“一种宗教式的实体”,因而具有了比群体更神圣的意义。作为一个主要创作都诞生于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涂尔干无法预见身后激进的经济个人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艾茵·兰德、玛格丽特·撒切尔等诸多人物纷纷宣扬的个人主义;涂尔干也同样无法认同这些人物的观点:将个人从国家中解放出来,是创造财富和共同利益最有效的方法。但涂尔干也绝非一个完全的悲观主义者,他提出,现代社会的劳力方式,将会自然而然地让人们聚集在一起。毕竟,个人主义只有在得到现代最核心的社会制度——家庭、经济以及国家的支持下,才能成就所谓“独立”与“解放”。这便意味着,所有个人主义者都拥有清晰的利己主义,并聚集起来以达成公共利益。

    (摘编自[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

    1. (1)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图中未婚人口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最终趋同。 B . 稳定的工作、健康的父母是单身女性幸福感的两大主要来源。 C . 总体而言,各个年龄段的男性未婚人口总数均多于女性未婚人口。 D . 拥有稳定的工作,将有助于单身女性实现独立和个人价值。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 单身者日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据预测,到2030年,日本终身未婚男比例的增幅高于女性。 B . 克里南伯格认为现代女性在获得经济独立后,家庭存在的意义将会逐渐消失,家庭这一社会单元在未来会岌岌可危。 C . 由于个体崇拜是从农业集舍向现代工业城市过渡的产物,因此个体比群体具有更神圣的意义。 D . 与激进的经济个人主义不同,涂尔干不认为将个人从国家中解放出来,是创造财富和共同利益的最有效方法。
    3.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年我国单身女性人口增加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