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弦歌

    郝景芳

    没人知道钢铁人的母星在哪里,只知道他们住在月球背面。入侵才只有三年,战斗却摧枯拉朽,抵抗一直进行,人们却越来越绝望。三年中,人们从热血变得现实,从激越的战斗变成求存的妥协。

    但总有人不甘心,心怀最后的幻想。

    林老师就是这其中的一个,他要炸毁月球。

    让我猜多少次,我也不会想到林老师。他性格内敛,学提琴出身,从我十岁起就教我拉琴,这许多年里一直是我古典理想的榜样。

    又一次,在林老师家碰到齐跃,他跟老师学琴两年,是研究天体物理的年轻科研人。

    一同出门时,我忽然有种感觉,老师的计划一定和他有很大关系。

    “齐跃,”我在身后叫住他。

    齐跃回过身,看着我,表情微妙,像是知道我要说什么。

    “林老师的月亮计划,你知道多少?”

    “你问哪方面?”

    “原理。原理你肯定知道对吧?你能不能告诉我,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齐跃沉默了一会儿,微微笑了,对我说:“特斯拉曾经说过一句话‘只要我愿意,我能将地球劈成两半’,如果你明天没事,到我研究所来吧。”

    齐跃的研究所在城市边缘,很大,院子里有很多粗壮的梧桐。只是我没料到会这样清静,清静得人影全无,安宁中透着深入石缝的寂寥,树枝沙沙响起的时候,寂寥扩大数倍,从四面八方侵入人的身体。

    空空如也的楼道里,齐跃转头问道:“你知道我们研究所为什么这么空荡荡吗?”

    我摇摇头。

    齐跃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其他人都被钢铁人接到香格里拉和月亮上了。”

    我心下恍然,应该能想到的。钢铁人是懂科学的,他们知道地球上哪些人的头脑值得珍惜,也值得利用。

    “你没走?”我问齐跃。

    他站定,抬头凝视我,目光带着一丝笑意,一丝讽刺和微微一丝悲怆,说:“我喜欢特斯拉,不只是因为他牛,还因为他单打独斗。你知道吗,他被爱迪生排挤得厉害极了,被马可尼抢了专利,还被投资人摩根抛弃了。可是他一直奇思妙想到八十六岁。他是纯粹的孤胆英雄,他就一个人和那些大团体对抗。你知道无线电输电技术吗?把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用放大发射机在地球和电离层中建立8赫兹共振,天地就成了谐振腔,可以传输能量。用天地做谐振腔。这是什么气度!当时的人们哪有这等见识。现在,他的计划当然全都实现了,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

    “其实大家想跟谁就跟谁,也没什么好说的。”齐跃又说,“但总还是会有些人不一样,我就敬佩这些人。”

    我知道他是指老师。我没再发问,一路跟着齐跃,穿过无人的大堂、楼梯和休息区,来到位于西侧顶层的一间小办公室。小办公室所在的区域在整片荒废的楼宇中干净得醒目,看得出每天有人打扫。小办公室里有黑色木质书桌书柜,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

    齐跃打开电脑,并排放置的六个屏幕同时启动。他熟练地打开一系列窗口,有黑色背景的频率谱图,有蓝色背景的数值坐标,还有彩色背景的卫星云图。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

    “你知道吗,”齐跃说道,“特斯拉这个人很有意思。昨天不是说过他的一句话吗。据说他曾经爬上过一座正在建的摩天大楼顶部,把一个小激振器放在钢梁上,激起钢梁共振抖动,吓得工人们完全不知所措。于是他说,给我一个激振器,我能把地球劈开。像极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只不过他更牛,因为阿基米德只是假设,但他说的是可能的。”

    “你是说……共振吗?”

    对物理概念我就知道点皮毛。

    “是。频率相当或成倍数,振动就能相互激发。1940年代的塔科马桥,就是因风起振最后垮塌的。”

    “那么……老师就是想用这个原理炸毁月球?”

    齐跃点点头:“是。用天梯。”

    “天梯?”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别的我不懂,天梯还是知道的。天梯是一座纳米长梯,从地表延伸到月球表面。可惜2022年上天后只两年,钢铁人就来了。自那之后,一切活动都停止了,天梯空自悬垂。

    可是,用天梯怎么能把月球炸毁呢?难道用天梯当激振器,让月球共振?这听起来也太过不可思议了。

    “天梯这么细,可能让月球振动起来吗?”

    “频率。只要找到共振频率,振动能扩大很多。”

    “那怎么才能让天梯振动起来呢?”

    “也一样。共振。”

    我试图理清其中的逻辑。

    “因此,我们需要拨弦。”齐跃最后说。

    一句话,我突然被点醒了。这就是林老师的计划。

    “可是,如果月球能被振裂,难道地球不会被振坏吗?”

    “会。只是不会那么严重。起振的局部会剧烈振动,如同一场地震,但地球整体不会有什么事。”

    “这也就是说……?”

    齐跃严肃起来:“只有拨动琴弦的人自己会被地震裹挟。”

    这一下,我明白了。我从不知道老师竟如此决绝。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换地球人的生命。

    这是反抗到绝望的最后挣扎。用孤注一掷的琴弦拨动让天地间的哀歌响起!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围绕林老师的月球计划展开,借助齐跃的言行阐释了整个计划的原理与可行性,使“我”对老师的计划从怀疑到敬佩。 B . “可是那时他就这么一个人死了”一句以特斯拉的结局暗示了拨弦人的孤独以及实现计划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C . 文中“书桌上有一台老式音响”“最后一个窗口是提琴和钢琴的特写照片”两句,借环境细节暗示齐跃生活条件的优越及其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D . 通过齐跃对共振原理的解说,可以推知林老师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已达到一定水平。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从“我”的困惑开始到“我”释惑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圆融。 B . 特斯拉在文中多次出现,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在情节上前后呼应,又展现出齐跃的科学素养与雄心抱负。 C . 文中多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例如,齐跃与被钢铁人接走的科研人员的对比,特斯拉与阿基米德的对比等。 D . 小说实写齐跃,暗写林老师。文中虽对林老师着墨较少,但我们可以通过齐跃的言行想见林老师的志趣与为人。
    3. (3)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画线段的作用。
    4. (4) 请根据全文文意,结合孔子困于陈蔡“弦歌不衰”的典故,谈谈你对小说题目“弦歌”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