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2020九上·大东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探究一:二氧化锰粒径大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取两份等质量氯酸钾,分别加入等质量、粒径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锰进行加热,用传感器测得固体残留率(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前固体质量之比)如右图: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查阅资料得知,发生反应的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分析上图,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更好的是。催化效果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3. (3) 探究二:催化剂用量及催化剂种类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VmL氧气

      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25

      79

      实验3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4

      5

      二氧化锰

      2.5

      93

      实验5

      5

      氧化铁

      0.5

      58

      实验6

      5

      氯化钾

      0.5

      154

      表中所列三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4. (4)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催化效果最好。
    5. (5) 氯化钾(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VmL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原因是
    6. (6) 探究三:二氧化锰质量在反应前后的变化

      同学们发现每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结束后,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们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二氧化锰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 (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

      第3步:

      第3步反应中锰元素化合价变化为

    7. (7) 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小于反应前的质量,原因可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