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高三上·罗山月考) 材料一: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大大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员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据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仪制度研究》整理

    材料二: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内阁的原因及其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朝内朝与明朝内阁的共同点,并分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