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军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我要求囯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1941年12月8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发表的美国对日宣战演说

    材料二:1940年8月,德军参谋部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开始制订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过了一个半小时才向苏联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也相继参加了侵苏战争。进攻的兵力共190个师(其中德军153个师)550万人,坦克4300辆、飞机近5000架。战争一开始,德军首先对苏联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军事据点以及正在调动中的苏军进行猛烈轰炸和炮击,随后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为先导,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约1500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进。一天内,苏联就损失了约1200架飞机,其中有800多架还来不及起飞就在地面上被击毁。苏军损失惨重,边战边退。9月间,北路德军包围了列宁格勒,中路推进到离莫斯科约400公里处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领了基辅。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称作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材料表达了罗斯福总统的什么意愿?他的这一演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的原因。
    3. (3)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战争有何共同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