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0·河北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则徐精选……传教士和商人,搜集各种报刊,看看外国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他们怎样看待当时的中国…他在寄呈道光译报材料时又说:“现值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材料二: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材料三: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

    1. (1) 据材料一,林则徐翻译外国报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一根本目的和中国近代的哪场探索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
    2. (2) 据材料二,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时务报》能够“数月间行销万余份”的外部原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哪些方面的近代化?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报刊对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