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6高三上·南京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 , 大营宫观,蒐讲坠典 , 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贡举    知:执掌 B . 然久之自     败:失败 C . 沆待将朝     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 . 驾再往    趣:急忙
    2.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    )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        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          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③④⑥ D . ②⑤⑥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 . 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 . 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 . 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4. (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②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