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6高一上·江苏月考) 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诸侯和官员的任命,实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的世官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进城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 (1) 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

    2. (2) 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形成时间及弊端。

    3. (3) 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赞美”科举制的主要原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