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6高一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1. (1) 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

    3. (3) 科举制度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到了明清时期又为何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