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列散文诗,按要求答题。

    贾湖骨笛

    ●华一君

        ①说到笛子,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样的诗句,隐隐约约觉得,“笛子”“二胡”这类乐器都是从“胡人”那里来的吧?

        ②可能许多人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可是,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贾湖骨笛”给这种猜想画上了句号。它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也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把中国七声音阶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也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大向前延伸。

        ③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约1.5千米处,有一泓静谧的水域,名为贾湖。湖边有一个村庄,叫作贾湖村,村民世代傍水而居,平静度日,繁衍生息。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正是中原腹地,华夏文明世代不息,在此繁衍。

        ④1984年至2001年,考古队经过前后几轮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古文物,包括三十多支截取仙鹤尺骨制成的骨笛。除去半成品和残破者外,真正比较完整的骨笛有六支:一支五孔、一支六孔、三支七孔、一支八孔。这些远古的遗物因为是在舞阳县贾湖村被发现的,人们便按照习惯将它们命名为“贾湖骨笛”。

        ⑤【A】在这批骨笛中,最著名的一支是1987年在贾湖村裴李岗遗址墓葬中出土的7孔骨笛,它全长22.7厘米,通体呈土黄色,晶莹如玉。现在,人们说的贾湖骨笛通常是单指这一支笛子。

        ⑥骨笛,顧名思义是用骨头做成的。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和动物的骨头全是中空的,尤其是手臂和腿的中空情况更明显。但是,并非所有中空的长骨都可以做笛子,太厚的骨骼就算做成笛子,可能也吹不响。解剖学上把人体前臂内侧(贴近小手指一侧)的一根长骨称作尺骨,鸟类的翅膀上也有这样的尺骨。相比人和其他动物,鸟类的尺骨比较薄,容易磨制、钻孔,做成的笛子也更容易吹奏曲调。

        ⑦据考证发现,贾湖骨笛全是用丹顶鹤的尺骨做成。【B】丹顶鹤骨骼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七倍。将其尺骨两头截去,磨制、钻孔,就可以做成骨笛了。这样的骨笛小巧精致,经久耐用,动物骨骼会随着使用年代增加,不断摩擦,变得光滑玉润,历久弥新。

        ⑧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中,有一支已经断成三节,但其主人在断口两边相对的地方钻小孔,用线连接固定起来,足见主人对它的珍爱。还有一支二孔骨笛,笛长二十多厘米,呈棕黄色,两端刻有菱形花纹,细如发丝。如此精美的骨笛,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至今还无法确知。

        ⑨贾湖骨笛的出土,彻底改变了中国音乐历史起源的文献记载和传说观点。《吕氏春秋》对中国古乐起源有论述,大致说三皇五帝命人制作乐器,制定乐律,所以后人通常认为中国古乐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贾湖骨笛的出现,将中国古乐的起源一下往前推了数千年,它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

        ⑩虽然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发现了比贾湖骨笛更原始、更古老的骨笛,但是它们制作简单,只能算骨哨,与贾湖骨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贾湖骨笛是一个系列,前后出土的三十多支骨笛,属于不同年代,很好地揭示了贾湖骨笛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

        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萧兴华使用贾湖骨笛吹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证明贾湖骨笛是出土后依然可以使用的乐器。另外,经测试发现,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民歌,甚至可以吹奏少数民族和国外的歌曲。贾湖骨笛的学术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它的地域范围,在整个世界音乐史起源的物证中,贾湖骨笛无论在科学实证、年代可靠性方面,还是在音乐艺术成就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

        ⑫如今,关于贾湖骨笛的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古物》等著名学术期刊上都有发表,贾湖骨笛已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1. (1) 贾湖骨笛是一支什么样的笛子?
    2. (2) 文章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3. (3) 说说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A】

      【B】

    4. (4) 为了突出贾湖骨笛在音乐史上的价值,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