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9·覃塘模拟)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丙】送东阳马生序(选段)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 (1) 下列对《卖炭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的心理描写,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身上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常理的鲜明对比,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遭遇。 B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反映了卖炭翁艰辛的劳动和困苦的生活,塑造了一个独自长期艰难砍柴烧炭的年迈老人的形象。 C . 诗歌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后四句写被掠夺的结果。“一车炭,千余斤”换来的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D .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既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又通过直接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对统治阶级罪恶进行揭露和控诉,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汤沃灌 B . 焉置土石/天子 C . 无奔走之矣/上至 D . 年与时驰,意与去/主人再食
    3. (3)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翩翩两骑来是谁

      ②手把文书口称

      ③已而细柳军

      ④父母岁有裘葛之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②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5. (5) 【乙】文花了大量笔墨写了周亚夫的下属、皇帝、皇帝的随从,有什么作用?
    6. (6) 【丙】文作者叙述了自己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却还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样写有何用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