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19·容县模拟) 阅读下面韦道静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列小题。

    照镜子

        ①在不同规格的镜子里,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自己。

        ②现在很多人,总会在包里放着一面小镜子,在出门前会照一下,与人会面前也会事先照一下,以整理仪容。①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非没有任何不妥。不论衣着、饰品名贵与否,②之所以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是因为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③在小镜子里,我们只看得见自己;在大镜子里,我们看见大千世界,看到的是小我。在人来人往的机场里,你可以在落地窗这面大镜子里看到自己,也可以看到一个机场的盛大的场景。这时候,镜中的你不再是主角了,还有来去匆匆(A)的人们,而他们似乎没有谁选择为你驻足;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B)中的一员,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普通与渺小,在这发现之后,人往往懂得了谦卑。

        ④而能提升一个人修养的,又何止是机场落地窗这面镜子。

        ⑤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并不局限于一样物,也可以是一个人,一段史。在不同的质地的镜子前,我们都可以对镜照己,用以提升自己。

        ⑥以人为镜。2017年,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这两档节目,董卿火了。她底蕴之深厚,令人羡慕不已。孰不知她这份深厚的底蕴源自她的日积月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地读了很多书,《古文观止》《二十四史》《呼啸山庄》《茶花女》等……(C)她让看到的东西慢慢沉淀,而她所沉淀的东西也让她绽放光彩。③通过董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D)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这面镜子,我们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照一照。

        ⑦巴金在一个上海文代会上说过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种人,你平时看不见他们,但你一开口,一拿笔,他们就出现了,到处抓别人辫子,给别人戴帽子,然后到处乱打棍子。”他的话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文化界的状况。此镜一出,就照出了“大批判棍子”姚文元等人,也照出了后来文革的本质。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拿出这面镜子照一照,看看我们的文坛是否也有镜中的模样,亦或是看看镜中模样来规正我们今后的发展。

        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照着镜子,那面镜子可以是一件物,一个人,一段史,④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断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的东西,成就自我。此般镜子,何乐而不照呢?

    1. (1) 文中加括号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来去匆匆 B . 芸芸众生 C . …… D .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句改为:我认为包里放个镜子并无任何不妥。 B . ②句改为:只要对着镜子打理一下自己,保持整洁、得体,就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C . ③句改为:董卿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作用。 D . ④句改为: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镜子中不断地汲取有利于提高自我,成就自我。
    3. (3) 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修饰自己、提升自己”这一照镜效应精选生活实例,为义理的阐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使事与理相得益彰,令人称赞。 B . 从谋篇上看,文章关涉镜内、镜外,由事及理,由实及虚,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表现出作者独特的思维品质。 C . 第⑦段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而且与全文没有关联,应该删去。 D . 第⑧段的最后一句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